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山东省潍坊诸城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山东省潍坊诸城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4-19 21: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光能够产生 、 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 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
2、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 概念,并且其能量值为 。
实验演示: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观察验电器两金属薄片是否张开?如果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薄片张角如何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光电效应?
合作探究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这些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达到阳极A上形成电流叫光电流。
1°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大,电流将如何变化?
饱和电流:

若增强入射光,饱和电流将 (不变、增大、减小)
结论: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越强, 。
2°将电源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遏止电压: 。
当 K、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c 时,光电流恰为0。 Uc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
3°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Uc都 (变化、不变)。光的频率ν改变时,遏止电压Uc也 。
截止频率(极限频率):

结论: 。
4°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νc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光电效应的发生总是瞬时的,从光照到金属表面到产生光电子的时间大约为 。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

② 截止频率νc(极限频率)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 无关,只与 有关。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1)经典电磁理论能解释的光电效应规律是:

(2)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规律时遇到的困难:




③                                     
                                    。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光子说的内容是什么?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其中 ν为         W0为     ,Ek为       。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光越强,光子数越多,释放的光电子也    ,所以光电流也     。
②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        ,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
③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       有关,与强度无关。
④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           。
自主学习
5.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
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6.康普顿效应
(1)光的散射                               
                。
(2)康普顿效应                              
                              。
(3)光子的动量:
推导光子动量的公式:
典型例题:
课本P33例题
跟踪训练:
1、如右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
(1)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验电器指针 (填“有”或“无”)偏转.
2、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它的极限频率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下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可能沿方向 运动,并且波长 (填“不变”“变小”或“变长”).
课堂小结
学生概括总结本节内容:

课后作业:“问题与练习”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