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到这里来享受音乐二》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到这里来享受音乐二》 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05-25 08: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花城版、广教版 摇篮曲(第2课时)
上课班级
一年级
主备教师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准确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
掌握八六拍强弱规律以及摇篮曲体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感悟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
准确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爱”意思,学会珍惜、感恩。更富有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
示范法;比较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
模仿法;听唱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1. 提琴曲《摇篮曲》片段。
聆听音乐。
让学生回忆歌曲。




(初步探究)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音乐熟不熟悉?
熟唱歌曲。
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回家把歌曲唱给爸妈听,有没有做到?爸妈说了些什么?
生:熟悉。
熟唱歌曲。
生:有。他们说好听;……
让学生巩固歌曲。




(合作学习)
同学们请观察乐曲的拍号是几几拍?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6/8

(播放乐曲、划拍小声哼唱)
这首曲采用八六拍,八六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更能增强摇晃、动荡的感觉。突出摇篮曲的特点。
学生划拍。
听音乐划拍。
让学生了解6/8拍。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
打击伴奏
利用学生可能用的打击“乐器”,分组讨论自由商量。
请学生表演。
师:大家表现的很精彩,也很动听。生活中很多东西可以利用来为音乐伴奏。如筷子、碗碟等。同学们可以课后开动脑筋试试你喜欢的音乐伴奏伴奏。
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乐器”。
积极参与表演。
让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学会利用生活用品来当“乐器”。




(学习诊断)
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演唱一下歌曲。
播放音乐《摇篮曲》。
积极参与表演。
边唱边做动作。
检查学生课堂知识接收能力。




(梳理归纳)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请学生总结。
生:唱熟了歌曲,又欣赏了《良宵》;……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师: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一下《落水天》,看看里面的歌词你们会不会用粤语来读。
摇篮曲
1=F 4/4
稍慢 宁静、温柔地
良宵
小提琴曲《摇篮曲》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