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西省物理研讨实验探究题PPT5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山西省物理研讨实验探究题PPT5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5-25 10: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雾里看花”的实验探究题
——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改进尝试
一、近几年我省中考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模式和素材来源
1.题量:一般为5道(或6道)题
2.考查形式:填空(填表)、作图(绘图像、连电 路)、设计表格、分析简述等
3.分值:共计24~28分,占试卷总分80分的30%~35%
(一)试题惯例:
(二)考题素材来源
1.光学
①“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方法的设计、科学思维的养成、创新精神的体现
素材承载力更强:概念、方法、规律、应用及科学观念等综合体现
常见经典光学实验题示例:
1.(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l)要使反射光和其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要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考查实验方法与过程
考查概念
考查分析能力与反射规律
考查实验过程、分析能力(物理素养)
常见经典光学实验题示例:
2.(2016山西)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 cm。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
考查概念、规律
考查实验方法和过程
考查规律及应用
2.热学
①“探究晶体熔化的特点”
②“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
③“比较液体吸热本领大小”

常见经典热学实验题示例:
3.(2017山西)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
(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改进后的好处是 。(写出一条即可)
考查实验方法与评估
考查实验基本技能与物理规律
常见经典热学实验题示例:
4. (2016山西)“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为98℃。完成该实验后,小组同学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当盐水温度接近90℃时,开始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时,当看到盐水中有大量气 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盐水沸腾了。由上表可知盐水的沸点为 ℃。继续给沸腾的盐水加热,盐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老师认为“创新小组”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考查探究与创新思维
考查实验现象与物理规律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 88 91 94 97 100 102 102 102 102 102
3.测密度
①常规方法测金属块(石块)密度
②常规方法测液体密度
③特殊方法测固体密度
④特殊方法测液体密度
⑤测特殊物质(易溶、吸水、粉末类等)密度
常见经典测密度实验题示例:
5.(2015山西)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红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l)将托盘天平放在 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时,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红葡萄酒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烧杯和红葡萄酒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是 g
(4)将烧杯中的红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的红葡萄酒的体积是 cm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红葡萄酒的密度是 g/cm3。
(5)分析以上步骤,测出红葡萄酒的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考查操作技能
考查实验技能、物理概念、实验评估(物理素养)
考查操作技能
常见经典测密度实验题示例:
6.(2017山西)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应调节横梁右端的 ;
(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杏的质量为 g;
(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00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鲜杏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请你帮他计算鲜杏的密度为 kg/m3;
考查实验操作技能
考查实验方法、物理概念、
考查操作技能
常见经典题示例:
6.(2017山西)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
(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
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
b. ;
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 。
考查实验方法评估,立意较高
有整合。实验考查更灵活,有一定难度
4.电学
①“伏安法”测电阻
②“伏安法”测电功率
③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④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高频素材,可以高效整合、承载考查点
常见经典电学实验题示例:
7.(2017山西) [另:2016年、2014年均考电功率实验]小明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
(1)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但电路连接不完整,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
(2)小明将电路连好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发光很微弱,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亮度和两表示数均不变,其原因可能是   。
(3)改正电路后,小明同学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2V,为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额定电压,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乙所示,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W。
全题综合考查实验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分析归纳能力为主
常见经典电学实验题示例:
全题综合考查实验基本技能、基本规律、分析归纳能力为主
(4)小明依次测出了六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灯泡的I﹣U图象。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2.9
电流I/A 0.10 0.16 0.20 0.22 0.26
电功率P/W
亮度变化 暗→亮
(5)通过计算分析以上数据,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写出一条即可)
常见经典电学实验题示例:
8.(2015山西)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l)如图是小明连接的部分实物图,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明将图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同桌的小红连接电路,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请你为实验需要测量和计算的物理量,画出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利用这个实验电路还可以完成进行的实验有 。
素材:“伏安法”测电阻,考查实验过程、设计表格、实验拓展延伸等。
5.新情景实验
①探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实则在浅层次上初探变速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探究气压与温度(或体积)的关系
③探究曲线运动的简单规律
④探究热(压、磁、光等)敏材料的导电性
⑤探究材料的导热性问题
⑥探究物体的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
⑦探究物体结构强度的影响因素
⑧探究折射方向与介质种类的关系
⑨就某一个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关联知识降低层次结合背景材料探究规律
新情景实验题通常考查点:
多以考查物理方法、物理思想、分析概括能力等科学素养为主,适当整合《课标》要求的物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如:会通过分析表格数据运用控制变量法概括简单规律,知道常见的物理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建立模型法等),会设计简单的记录实验数据的两种表格:一种用于通过实验数据概括普遍规律的表格(着重体现数据的充足性和严谨性,一般应体现出实验次数和控制变量意识),一种记录测量物理量大小(如石块密度)的表格(着重体现实验流程)。
新情景题经典示例
9.(2017山西)小明和同学打乒乓球时,注意到乒乓球台上的球不小心就会滚到台下,落地点时时远时近。小明思考:若运动着的小球从桌上滚落后,小球的落地点到桌子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小球离开桌面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二:小球的落地点到球台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桌子的高度H有关.
然后,小明选取了钢球并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斜面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部分数据如表。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桌上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目的是:  。
(2)分析表中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
同一钢球,H=1.2m
次数 小球高度h/m 落地点到桌子的水平距离s/m
1 0.1 0.65
2 0.2 0.96
3 0.3 1.16
考分析、设计、概括能力等物理素养
新情景经典题示例
10.(2016山西)小梦乘坐竖直升降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刚上升时有一种向下沉的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有一种向上飘的感觉。小梦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有关。于是小梦把压力传感器放在电梯地板上,将一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图中绘制出电梯整个
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2)分析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N,
由图象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写出一条即可)。
时间t/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压力F/N 10.0 11.5 11.0 10.5 10.0 10.0 10.0 10.0 9.5 9.0 8.5 10.0
考查作图、分析、概括能力等物理素养
其他省市的新情景实验题示例:
Δ 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疑问:
①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
②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
③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
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将一小球用一细线悬挂,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又将一小球用两细线悬挂,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的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对比图(a)和(b)可以验证猜想_____是否正确;
(2)要探究课题③是否成立,可以对比图____和图____两次实验结果 。
考查实验探究、分析、概括能力,涉及到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其他省市的新情景实验题示例:
Δ“小牛顿”兴趣小组在学习电路时,自制水果电池,他们把铜片、铁片插入橙子中,并在铜片和铁片间接入小电灯,小电灯发光。 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猜想。其中:
小王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有关;
小张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铜片、铁片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
小李同学猜想: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插入铜片和铁片间的距离有关。
(1)他们先对小王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帮助他设计了供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请指出此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的一处明显不妥之处 。
(2)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之前,先要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请写出一种判断正、负极的方法。
所选器材: 方法简述: 。
考查实验表格的设计,渗透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等隐性考查点。拔高难度可以考“画出改进后的表格”
改进后表格示例参考:
次数 铜片铁片插入
水果的深度/cm 铜片、铁片之间的距离/cm 水果的种类 电压/V
1 5 2 橙子
2 5 2 苹果
3 5 2 梨



6.实践活动类实验:
考题素材大多取材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课堂物理知识、规律联系紧密,体现学生较好的物理学科素养的实践活动素材,较好地延伸与拓展了物理课堂: 或侧重操作方法,或侧重设计理念,解答过程是学生物理知识、规律、方法、思想与意识考查的综合体现。
实践活动经典题示例:
11.(2017山西)通过阅读,小明知道了179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了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伏打电池,但是不能确定哪个金属片是正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进行判断。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仪器:   。
(2)简述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  。
实践活动经典题示例:
12.(2016山西) 如图所示是小梦从市场上买来的磁铁魔术玩具,它呈橄榄球形。两个橄榄球形磁铁抛起来后,在空中就会相互吸引、碰撞,发出类似蛇叫的清脆响声,故又名“响尾蛇蛋”。小梦想知道这个磁铁的磁极在哪儿呢?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梦解决问题: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
实践活动经典题示例:
13.(2015山西)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水的液体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对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探究活动报告,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开放型试题,方法合理即可)
(l)写出你选用的物品: ;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
(3)得到的结论: 。
实践活动经典题示例:
14.(2014山西)“圆梦”实践活动小组正在自制测量仪器,下列是他们制成的未标注刻度的半成品,请你任选一项,借助必要的器材为其粗略标注刻度。
A.用小瓶、细管和煤油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要求:量程0﹣ 100℃,分度值2℃)
B.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的简易测力计(要求:量程5N,分度值0.5N)
C.用纸条制作的卷尺(要求:量程2m,分度值1cm)
(1)你的选项是   (A或B或C);
(2)你标注刻度的过程是:   。  
二、“实验探究题”学生再三复习,为什么总感觉难,复习中我们怎么应对?
①考题是动态变化的,考生复习时面对的考题是静态的。
②考题偏向综合化,综合程度本身也决定难度。
③问题的考查角度和方向更决定难度。
④题设的阅读背景大小、文本信息量的多少还决定难度。
学生对物理实验题“难度”,直觉感受来自这里:
1.对实验题素材可能的考点出处做充分的预设
如:该实验中可以考哪些知识点,有哪些基本操作技能(器材操作要点、测量工具读数等),是否需要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如果需要,是两种典型表格中的哪一类),实验中涉及到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或思想),怎样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普遍规律,哪些实验可能有些“变种换型”,实验的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评估改进……
2.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从“重知识”转向知识与意识并重。
这里的“知识”指广义上的知识,即学生认为的大多以静态考点呈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方法、物理过程等。
物理情景是动态变化的,考题呈现形式也是动态变化的,“知识”迁移也将是无处不在的。这种意识比“知识”本身更可贵。
学习物理学,让学生感受(了悟)比告诫、提醒、强调更有效!
整合改编变型题例1:
随着“百校兴学”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太原市加大了中小学校舍改建力度。假期开学后,聪聪、灵灵和明明所在物理兴趣小组拾到几块建筑工地遗留的大理石。他们各自选了一块不规则大理石借助学校器材各展身手测量大理石块的密度。
(一)聪聪的实验方案如下: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大理石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
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例1-1所示,石块质量 g。
(3)他在量筒内装了30ml的水,然后用细线将大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刻度如图例1-2所示。
(4)他测得的这块大理石密度为 g/cm3。
先呈现:
常规“口水”题
例1-1
例1-2
整合改编变型题例1:
(5)请帮聪聪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大理石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ml 量筒内水和石块总体积V2/ml 石块密度ρ(g/cm3)
设计的表格示例参考:
侧重体现实验流程
整合改编变型题例1:
(二)灵灵用天平测得自己的大理石质量为m,后发现所选大理石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例1-3所示的方法测大理石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大理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如图例1-3甲、乙所示);
b.先在量筒装入体积V1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如图例1-3丙所示),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读出为V2(如图例1-3丁)。
(4)计算出大理石块的密度ρ= (用实验步骤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5)考虑到上述步骤步骤乙提出石块会带走少量水,灵灵同学测出的大理石密度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影响”)。
问题开始“变脸”
例1-3
整合改编变型题例1:
(三)明明考虑,想不用量筒测出大理石的密度。
(6)他用天平正确测出所选大理石的质量记做m0
a.他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b.把大理石块浸没杯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c.取出石块,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
d.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总质量为m2(明明步骤如图例1-4a、b、c、d所示)
(7)计算出大理石块的密度为ρ= (用实验步骤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8)你认为,在明明步骤中,从烧杯取出石块会带走少量水,测得石块密度 (“偏大”、“偏小”、“不影响”)。
问题继续“变脸”
例1-4
整合改编变型题例1:
(9)聪聪觉得明明的实验方案还可以进行优化:他撤去测石块质量的步骤,将实验步骤压缩为图例1-5甲、乙、丙所示三步,亦测出了石块的密度,石块密度表达式为ρ= (用实验步骤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问题“变脸”到高峰
例1-4
例1-5
注:改编整合某些试题不是在“猜题押宝”,更不是在“告诫、强调”,而是为了拓展思路、渗透一种思想或者意识。让学生去感悟这种“教”不来的意识。
1.中考题题量有限,又对考查点覆盖面有适度要求;生活实际中物理情景本身也是多元化知识交叉联系的。
2.中考题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科素养有一定的考查要求,客观上力求考题的知识点、考查方向等方面适度整合,综合性比平时练习题更强一些,自然而然一定程度增大了考生解题时的难度。
整合改编综合题例2:
小红、小华、小丽为物理兴趣小组同组同学,他们选择了合适的器材分别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进行的实验过程如下:
(1)小红将蜡烛、凸透镜(焦距2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当将凸透镜置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置于75cm刻度线处(如图例2-1所示),然后将蜡烛调到适当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把图例2-1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一种凸透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走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实验过程、物理规律、考查角度变化均有涉及
例2-1
(4)小华的实验中未使用光具座,实验方案如图例2-2所示,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半透明的白纸板M分别置于水平桌面上合适的位置(位置如图例2-2所示),他在M上C、D两处会看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了更方便地观察到小华实验中所成的蜡烛像,半透明白纸板M应该选择 (选填“粗糙”或“平滑”)的。
例2-2
整合改编综合题例2:
综合考查物理规律、物理概念
(5)小丽的实验方案堪称“高、大、上”。她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例2-3甲图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高度。
①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例2-3乙图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放大”、“缩小”)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向 移动光屏(填“左”、“右”),直到____________为止。
②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物与像之间距离为S1 ,当发光物体在b点,物与像之间距离为S2 ,则S1___S2(选填“>”、“=”或“<”)。
整合改编综合题例2:
例2-3
多角度考查成像规律
③小丽某次实验实验成像过程如图例2-4所示,她的方案和小红的比较,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丽在完成以上实验步骤后,小红把小丽实验用凸透镜取下来,在原位置换成一个中心有△形状小孔的不透明硬纸板,适当调整硬纸板位置,在光屏上恰好出现一个清晰地倒立像(如图例2-5所示),则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反射”、“折射”、“直线传播”)形成的 像(选填“实像”、“虚像”、“影子”)。
整合改编综合题例2:
例2-4
例2-5
考查实验设计、评估
将实验素材的利用最大化
《课标》要求的显性的常规考查点(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物理规律、经历必要物理过程等)在复习教学中要关注和落实;“实验探究题”承载物理思维与创新过程、科学观念与态度等隐性考查点的特殊作用更不应该被忽视。
为测量额定电压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提供器材有:电源一个、电压表(量程均为0~3V、0~15V)两只、开关一只、三个规格分别为“10 1A”、“50 0.5A”、“1k 0.1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另有一个电子元件RT(符号用 表示),该电子元件I—U图像如图甲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右边(图乙)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2)为较好的完成实验,应选用 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3)测量时调节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子元件两端的电压刚好如例3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整合改编题例3:
例3图
电路图设计参考
(4)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判断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
(5)实验中电阻RT和其所并联电压表的作用,相当于 。
(6)请你帮该同学在下列空白处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整合改编题例3:
考查角度多样灵活
例3图
表格示例参考:
实验次数 1 2 3
灯泡两端电压U1/V
电子元件两端电压U2/V
灯泡额定功率P/W
整合改编题例4:
以下是某班开展“制作模拟调光灯”综合实践活动的片段。根据题意回答或者解决有关问题。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限取6V挡)、规格为“2.5V 0.25A”的小灯泡、规格为“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开关和若干导线,另有各种规格的定值电阻可供任意选用(均标注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制作要求】亮度可连续调节;在调光的整个过程中,灯泡不得超过额定值。
【活动过程】
(1)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_______。
(2)图图同学设计的“制作模拟调光灯”电路如图例4-1所示,请你根据制作要求,计算确定R0的选用规格。
(3)小虎同学认为不串联定值电阻也能控制电灯的亮度(如图例4-2所示),请说出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说出一点即可)。
例4-1
例4-2
整合改编题例4:
(4)请你对小虎的方案进行改进:如果不串联定值电阻,可以在滑动变阻器的适当位置上做标记(或加一个限位装置)限制它的调节范围,也能符合要求。请说明如何确定限位标记的位置。
例4-2
物理学科素养所包含的“物理观念与应用”、“物理思维与创新”、“物理探究与交流”、“物理态度与责任”等几个核心要素,从某个角度上说,它们的教学基点和最终归宿,还是学生“物理观念与应用”。
较大阅读背景、较多文本信息量的物理试题解答处理过程,必然要对物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规律等显性要素进行整合、内化 、提炼、升华,其实就是物理观念建立,物理学科素养逐步形成的过程。
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它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 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其稳度较小。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O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例5-1甲所示。
整合改编信息题例5:
例5-1
例5-2
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A、B、C三块重相同、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例5-1乙图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让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实验记录如表例5-2所示(表格内实验结果“稳度”大小未填写出)。
(1)通过此实验设计思路可知: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2)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和 的大小不变,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3)通过实验现象及记录的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越大。
(4)依据以上结论,我们推知: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整合改编信息题例5:
答案就在文本中“阅读、提取”
例5-1
例5-2
结合文本信息,分析实验数据
学会学习,回归生活
刚刚和强强同学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在做“探究晶体熔化规律”实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在熔化成同温度的液体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刚刚同学分别选择甲、乙两种晶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例6-1所示(实验中烧杯和试管规格、水的质量完全相同),在烧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甲晶体和乙晶体,用A、B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并用计时器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
针对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刚刚同学认为,甲、乙两种晶体熔化过程吸热的多少可以通过两只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现出来。可是强强指出刚刚要达到此目的,设计的实验中器材选择有一个不足需要改进,此不足是: 。
整合改编信息题例6:
例6-1
例6-2
(2)若改进实验后,重新记录的对应温度和时间数据作出的熔化图像如图例6-2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甲 Q乙(填“>”、“=”或“<”);
(3)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图像),你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4)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晶体的这种性质,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它是这样定义的:单位质量的某种晶体,在熔点熔化成同温度的液体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用字母λ表示)。由此,我们推断,熔化热λ的公式是 λ= 。由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种晶体熔化热大小关系为λ甲 λ乙(填“>”、“=”或“<”);
(5)比较甲、乙两种晶体在固态时,从室温加热到熔点的过程,可得:Q甲吸整合改编信息题例6:
例6-1
例6-2
物理教学过程,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修炼,在我们教学思想的深层次逐步建立一种大物理教学观。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我觉得可以这样尝试,其他题型的复习教学也应该无异!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