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流动是风的形成原因。
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多媒体、实验箱、蜡烛、火柴、蚊香、毛巾、纸条、铁架台等;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风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出示学生放风筝的图片。
师:是什么力量把风筝带到天上去的?(生:风)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的形成》。21·cn·jy·com
揭示课题:风的形成。
二、科学探究,形成新知。
1、人造风,感受风的存在。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造风呢?想想办法吧。
(学生活动,制造风,感受风。)
师:当风吹到你脸上是,你有什么感觉?是什么让你感到凉快?(引导学生说出实际上是空气吹到了人的脸上,明确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认识人造风和自然风。
师:我们自己制造的风叫人造风,自然存在的风叫自然风。
3、猜测自然界中的风的形成会与什么有关。
师:既然是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那同学们想一想,人造风中是谁的力量让空气流动的呢?
生:人的力量。
师:那么,自然界中,又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让空气流动的呢?同学们猜一猜。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气温的高低有关。)
板书:气温。
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组织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2)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师:既然同学们猜测风的形成可能与气温的高低有关,那我们就想办法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创设一个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吧。21世纪教育网
生:可以利用手中的空气流动实验箱,里面点上酒精灯,创设高温环境,那么箱外就是低温环境。从瓶口处形成风。21cnjy.com
师:空气的流动我们能不能看到呢?
生:不能。
师:那么实验时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看到空气的流动呢?同学们想一想办法。(出示有风时烟囱里冒出的烟)引导学生借助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
(3)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验证猜想,并填写实验报告。
(5)揭示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现象:实验箱内温度未升高(未放蜡烛)时,蚊香的烟向上流动。实验箱内温度升高(放入点燃的蜡烛)后,蚊香的烟向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流动与气温有关,并且是从气温低的地方流向气温高的地方。
5、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师:那自然界中是什么让气温有高低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是太阳。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自然界中的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21教育网
学生讨论,互相补充,得出结论。
师小结自然界风的形成。由于各种原因,地表各处的气温不同,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就变轻上升,气温低的地方冷空气就会移动补充。空气就从气温低的地方流向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了风。www.21-cn-jy.com
三、联系实际,认识风对生活的影响。
师: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说说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出示风对生活的影响(有利、不利)图片,总结。
四、课外拓展。
帆船是怎样借助风的力量行驶的?同学们在课下想办法去了解一下吧!
【板书设计】
风的形成
热地方 气温高 空气轻
↑
冷地方 气温低 空气重
课件11张PPT。风 的 形 成猜 一 猜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
禾苗见它弯腰,
花儿见它点头。风 彩旗飘扬,帆船疾驶,林涛怒吼,波浪汹涌——这些都是风的作用。它高兴时,悠闲漫步,轻摇柳枝;发怒时,狂奔乱舞,拔树倒屋。风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有风呢?制 造 风 感 受 风空气吹到了人的脸上,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瓶子蜡烛线香未点燃蜡烛时,
线香的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
线香的烟向瓶内流动。实验结论: 空气流动与温度有关,并且是从温度低的地方流向温度高的地方。
由于各种原因,地表各处的气温不同,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就变轻上升,气温低的地方冷空气就会移动补充。空气就从气温低的地方流向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了风。风对生活的影响风对生活的影响课后拓展:
了解帆船是怎样借助风的力量行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