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高2017级2018年春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第4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⑤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⑦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21·cn·jy·com
1.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 )、荷( )、荷( )和荷( )。(3分)( )
A.花——叶——香——波
B.叶——花——香——波
C.香——波——花——叶
D.叶——波——花——香
2.下列对这段话的逻辑顺序的安排,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D.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远写到近
3.这段文字描写荷塘的景色十分精彩。下面是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21*cnjy*com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子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阅读《囚绿记》 12—14自然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4.画线句与选文的第一段哪一句相照应?作者为什么“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1984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父母送我入伍,父母爱、故乡情匀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桐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裕子,传播慈善、慈祥。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检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21·世纪*教育网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谁的嗓门最大,是村长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大地蒸蒸日上,青麦苗暖阳坡,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长翅。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刁、鸟招招手。21教育网
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拘心窝子的人,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心情。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脸的锐利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崖掩,白云洗成春雪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成了美人鱼,蚂炸窝当成星星尿。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炸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尿不脏,吃了长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个火柴盒大的蚂炸窝,从枝叶上拼下,拿回家串烤着聪明。胆子小的孩子,辫开蚂炸窝,瞅着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中的春蚂炸?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隆泽,根盘串蚂炸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www.21-cn-jy.com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伴,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辫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注:①史光柱,1964年生,云南马龙人。1984年在保卫边稚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1985年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21*教*育*名*师
B. “蚂蚌窝”被当地人赋予特殊的意义,孩子们册蚂蚌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炸情节的领地”,这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 “我握着生命的犁桦,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
D. 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8. 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9. 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①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②。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今一旦求救于明公 步余马于兰皋兮
B.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 夫孰异道而相安
C. 绍以宽厚得众心 磕死以流亡
D. 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乃许谭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 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 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 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 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12.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3分)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www-2-1-cnjy-com
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2)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诗歌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15.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D.以“沾衣”代写躬耕的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乐趣远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6.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填空题(15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孔雀东南飞》原题为《____ 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____ ____”。
(8)《三国演义》中“徐庶进曹营”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_____ ___ ”
第II卷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有美国专家批评奥巴马政府在朝鲜发射卫星后反应迟缓,几个小时后才发表谴责声明,美方对朝鲜“日益具有威胁性的行为”似乎束手无策。
B.由于伤病,新疆广汇男篮的外援“幸福组合”中的韦弗赴京城复诊,辛格尔顿返美治疗,久假不归,新疆“飞虎队”一度是“全华班”上阵。
C.在广东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从深圳到广州,轻车简从,悄然而至,“不封路、不清场、不扰民”。
D.导演冯小刚说,他拍摄电影《1942》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这一段苦难的历史呈现在大家面前,告诫我们切勿忘记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优秀的教师应该以育人为主,首先要教育学生遵守做人的原则,然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各种问题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B.对于整天都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来说,绿茶成了他们的最佳伴侣,这是因为绿茶具有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的原因。
C.新交通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充分作用。21cnjy.com
D.据《印度时报》报道,运—20的成功试飞,显示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也震慑了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某些国家。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1) ? ? ,为了减轻电脑辐射,有的办公族在桌上摆上了防辐射植物,如仙人掌。那么,仙人掌真的能够防辐射吗?大多数人认为仙人掌生长在沙漠,(2)? ?,想必吸收辐射也不弱。然而,紫外线和辐射完全不同,所以从科学上说,仙人掌没有防电脑辐射的功效。植物虽没有防辐射功效,(3)? ?。被证实的有净化功效的花卉有吊兰、常青藤等,可以吸收甲醛和苯等有毒气体,帮助装修后的家具更快除味。
22.有甲乙两个人,分别身兼不同两种职业,两个人的四种职业是教师、警察、书法家和作家,同时还知道以下事实:
①书法家到北京办书法展览前,甲约好了几位朋友为他饯行。
②书法家曾跟教师讨论过书法创作技巧。
③教师的妻子是作家的亲姐姐。
请你推断甲乙二人各自的职业。(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
(2)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离骚》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6)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上面这些关于“修身”的名句发人深省,对现代中学生的修身问题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呢?请从上面的句子中选出其中二三句作为立意的基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21世纪教育网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答案】B
2【答案】 A
3【答案】 B
4【答案】 与“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相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了。
5【答案】 “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6【答案】 拟人。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答案】7. C
8. 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③春天是苦尽甜来的生活改善;④春天是对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一点一分任答四点得四分)
9. ①词语使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②词语搭配: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③句式使用: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④修辞运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结合后面内容“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分析可知,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借代的手法判断错误,应为“借喻”。
点睛: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如本题C项,应为“借喻”。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概述“我的春天”的含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如能一天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就来了……是季节熬出头,说是苦尽甜来”“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等分析概括。结合文本前三节内容分析,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等。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文学味,题干要求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赏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不孤立地仅从局部去抓文章的语言特色;按文章所属的文体的特点去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在共性中体现出文章的个性;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总特色”下,体会语言的客观化、个性化、情感化、细节化、深刻化是如何在一篇文章中构成和谐的完美的整体的。如本题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结合文本内容“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阳一起绞断”分析,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从“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新喜是春天”等内容分析可知,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如“花不标价,草不打折”“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
【答案】 10. B 11. B
12.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13. (1) 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
(2) 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
【解析】
10.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于”,介词,向;后一个“于”,介词,在。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前一个“以”,介词,因为;后一个“以”,连词,表顺承,来。D项,前一个“乃”,动词,是;后一个“乃”,副词,就。【21·世纪·教育·网】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 21-cnjy*com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不正确。由原文“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此时不可失也。’”可知,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由上文可知,袁氏兄弟内讧,荀攸认为这是一个机会,画线句子是荀攸分析形势的话。据此可知“兄弟谗阋”“国分为二”应分别断开;“于内”和“于外”相对,据此可确定“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应分别断开;“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内容相对,应分别断开;“介胄生虮虱”“旱蝗饥馑”是“并臻”的两个方面,据此可知“介胄生虮虱”后应断开,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了。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使”,假如;“成业”,已有的基业;“息”,平息。(2)“以”,凭借;“应”,应对;“穷”,困窘;“敝”,疲惫;“无异”后省略“于”,“于”的意思是“同、跟、和”。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杀,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杀,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
14【答案】 D
15【答案】 B(“艰难”不对。)
【答案】16.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手法1分,解析2分)
17. 作者通过记叙夏日游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3分)2-1-c-n-j-y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炼句型题目。此类题的答题步骤为: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是说因为风声停止,山谷异常安静,幽深的山林,使月色更加浓郁。运用了衬托及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幽邈、静谧的月下山林图景, 表达了作者厌倦世俗,热爱自然,渴望归隐的情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作答,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直抒胸臆,表达作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品格的追求。颔联及颈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和月下山林图景,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表达作者热爱自然之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答案】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4).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5).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6).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7)《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双璧 (8) 身在曹营心在汉
19【答案】 B(A.束手无策:比喻一点儿办法也没有。B.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C.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D.不堪回首:不忍再去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情景。)
20【答案】 D(A.成份残缺,“问题”后缺宾语“……的能力”。B.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C.语序不当,“充分”应移到“发挥”前。)【21教育名师】
【答案】21.(1)办公族久对电脑难免受辐射影响
(2)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那么强
(3)但具有不错的净化功效(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22【答案】甲:教师、警察
乙:书法家、作家(答对一个得一分)
23.作文【答案】内在美胜于外在美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一个人生来长什么样,从来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一个人的美 之所在,也不仅仅是由外在美决定的。即使有姣好的容貌,没有内在修养,那也只是一副被 修饰后的皮囊。所以我们要“修心” ,因为内在美胜于外在美。
外在美永远不是成功的因素。马云曾被《福布斯》杂志评论为长相怪异,但是他的阿里巴巴 在他一手经营下走出了国门。促使马云成功的不是外貌,而是他的伟大志向。在这个颜值时 代,我们侧重的不应只是外貌,还要“修心” 。 “造脸”只能赏心悦目,而“修心”却能成功 一大步。
我们不应该只用目光去衡量别人,只有用心,才能发掘那胜于外在美的内在美。 在“修心”的过程中升华自己,我是因为《时间简史》而认识了霍金,而不是他那瘫痪的身 躯。霍金在物理学上的伟大成就,让人们第一注重到他的不再是他常年坐在轮椅上的身影, 而是在外表后那熠熠生辉的雄心。它不依赖于任何修饰,它是如此真实,才得以让霍金有意 志地坚持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就。
我们不需要用“造脸”美化自己,我们更要注重在“修心”过程中升华自己。因为内在美胜 于外在美。
“颜值担当” “颜值时代”等新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社会中,也有不少人也一直 以貌取人,在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颜值高”的人优先。是什么盖住了内心,让人一直找 不到它的所有?我们不应该再遵从自己的双眼,余光不会发现美。在“造脸”如此频繁的时 代,我们更要注重“修心” 。 “修心” 修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修的更是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在大街上,还是会有打扮光鲜亮丽的人随手扔拉圾,还是会有出身尊贵的人满口脏话。这已 不是“造脸”能改变的,而是需要“修心”来使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
外在美不能决定我们做什么, 而我们做什么却能决定我们的内在美。 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和他 真正的志向,都会从内心表现出来。所以“造脸”已不必要, “修心”才是正道,因为内在 美胜过外在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 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由六句名言和一段解释性文字构成,根据名言后的解释性文字可知道,此题要求考生从“修身”的角度写作文。分析六句名言,(1)强调了淡泊宁静,(2)强调了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追求,(3)句强调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4)句强调的是为人应坦荡,(5)句强调的是追求美好事物,(6)句强调的是勤奋、思考。围绕“修身”,可多角度立意。
立意角度参考:
(1)(4)可立意为:应淡泊宁静胸怀坦荡;
(2)(5)(6)可立意为:修身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6)可立意为:修身应勤奋努力,修身应自强不息;
(3)(4)可立意为:修身应具有美好的品德。
点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重在训练考生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能力。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句子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句子的含意,然后选出两三个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就材料而言,六则名言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修身”的要求。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和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