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醒过来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国家没有梦想就不会腾飞于世界之林。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梦想的实现。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梦”的含义,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及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2.掌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理解它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认识综合国力持续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4.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及其意义。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中国梦宏伟蓝图——提出
思考:
(1)据材料,指出中国梦的提出者及提出时间。
(2)据材料,指出习近平认为什么是中国梦?
习近平;
2012年11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中国梦宏伟蓝图——深刻阐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近平2013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思考:
(1)据材料,说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据材料,概括指出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紧紧依靠人民。
(1)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国家强大,中国人在世界上就有价值、有地位、有精神、有尊严。
辽宁舰——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歼20
(2)中国梦是民族振兴梦
“民族复兴”和“民族振兴”,就是不允许任何其他民族对华人进行歧视,更不允许欺凌蹂躏。华人会活得更有尊严,受到公平的待遇。所以说,中国梦本质上是民族梦。
2011年利比亚撤侨
(3)中国梦是人民幸福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的依靠在人民,发展也在人民,而个人之梦也只有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能成真。
2012年11月
习近平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基本内涵
实现路径
实质: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研读: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回顾历史,想一想: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史事 结果
“走西方的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取得革命的胜利
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中国人民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正通过这条道路逐渐摆脱贫困、走向富强,民族复兴的前景一片光明。中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历史经验也证明其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因此,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
中国梦宏伟蓝图——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梦,党中央制定了什么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
?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它与中国梦一起,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时代号召。
思考:
1、两个一百年指的是哪两个一百年?
2、两个一百年分别要达成什么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史事:
中共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对第二个一百年做了什么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
(2020~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
(2035~2050)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历次出访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两个一百年”,向世界详解中国的奋斗目标,激发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共鸣。
当中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时,中国会比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强大,人均收入将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 … 只要目睹了最近一代中国人的变化,都会坚定地相信中国将实现目标。
——2017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知识拓展:
理解中国梦提出的重大意义
1.中国梦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
(1)中国梦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梦深刻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系
列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理论与实践问题。
(2)中国梦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中国梦表达方式通俗化、生活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热烈回应。
2.中国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中国梦承载着党的执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3)中国梦使党的执政路径更加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3.中国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1)中国梦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2)中国梦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
(3)中国梦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过程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
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关史事: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国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近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圆了许多人的“安居梦”。全国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保证水平稳步提高。
(3)全面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仅2014年有12起冤假错案得到纠正
(4)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在江苏调研(2014.12 )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相关史事: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013—2014年,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有力整治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
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中共中央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思维延伸: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是简单的并列、平行关系,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提出
时间:
2015年10月
会议: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协调发展,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城乡之间和东西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开放发展,就是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向发力,注重解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新发展理念——目标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新发展理念——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五大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发展 注重的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益
协调发展 注重的是更加均衡、更加全面
绿色发展 注重的是更加环保、更加和谐
开放发展 注重的是更加优化、更加融入
共享发展 注重的是更加公平、更加正义
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
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2000—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模及环比增长率
2016主要经济体GDP占世界份额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之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发展,过去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
——习近平2016年5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近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案例
案例 1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案例 2
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8年5月,亚投行成员总数扩围至86个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2018年5月,亚投行成员总数扩围至86个。
案例 3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
海南而立之年再启航
4月13日,习近平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案例 4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意义
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影响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
2014年南京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14-2017年共四届)
世界互联网大会(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是由中国倡导并举办的世界性互联网盛会。
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2015年7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资格”。北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2015年,在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
杭州获得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主办权
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016年杭州G20峰会
G20 即20国集团,1999年成立的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晤。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厦门国际会议
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合作探究: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
(1)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抓住机遇,境界挑战,担当起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