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欢乐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欢乐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05-26 14: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欢乐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21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1·cn·jy·com
教学重点: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歌曲的力度处理,合唱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www.21-cn-jy.com
三、走进贝多芬
观看贝多芬生平短片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用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21·世纪*教育网
四、学唱歌曲《欢乐颂》
1、学唱高声部
(1)课件出示高声部歌谱,教师范唱,学生听后说一说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有何特点?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2·1·c·n·j·y
(2)学唱歌谱:重点教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同音连线处
(3)学唱歌词:提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重点处理歌曲的力度对比。
2、学唱低声部
(1)课件出示低声部歌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用“la”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
(2)加入歌词演唱,教师伴奏。
3、二声部合唱(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1)出示二声部合唱谱,播放合唱版的《欢乐颂》,学生仔细聆听,轻声哼唱。
(2)合唱之前高低声部分别跟琴唱一次。
(3)二声部合唱,教师钢琴伴奏。(教师指导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来演唱,两个声部要和谐统一。)
五、拓展延伸
教师:在交响乐中加入声乐(人声歌唱)是贝多芬的一次伟大创作,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片断,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观看现场演唱片段。
《欢乐颂》课堂小结
吴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的第一、第三声部。同时,还了解了曲作者贝多芬和词作者席勒的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学会用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去唱好这首歌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声部。 【21·世纪·教育·网】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但我们追求欢乐,渴望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让我们和柏林交响乐团的外国朋友们一起演唱《欢乐颂》感受乐曲中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www-2-1-cnjy-com
通过再次演唱和欣赏,我们感受到《欢乐颂》以奔放不羁的激情,号召亿万群众拥抱起来,这正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下面老师播放一段介绍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资料片,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1-c-n-j-y
《欢乐颂》说课稿
吴艳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欢乐颂》.首先让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曲子。《欢乐颂》音乐语言精炼概括,音域只用一个8度,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行进主要运用具有强烈力度感的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的対置,配合着铿锵有力、富有动感的节奏,形成了不可阻挡的恢宏气势。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了解合唱,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教材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演唱和学习,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感受贝多芬作品中反映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理想。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声音的协调、统一能力,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练习自然而有感情的演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21*cnjy*com
【教学重点】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的歌唱。注意谱中换气及连线处。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能控制好音量,并有节奏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或光盘
【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参与法 2、教唱法 3、情感教学法
【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21cnjy.com
学法指导分析 1 参与——体验法。2 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知道哪些有名的音乐家?(中: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华彦均(阿炳)。外: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李斯特,门德尔松,约翰·斯特劳斯等)生:(介绍)【21cnj*y.co*m】
师:(补充、整理,介绍贝多芬。)主要学习的是贝多芬的作品《欢乐颂》。
2.学唱歌曲《欢乐颂》
(1)欣赏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气质、形象,熟悉作品,注意声音的表达。
(2)试读乐谱,朗诵歌词,谱曲结合学习歌曲。
(3)跟伴奏演唱,纠正错误唱法,节奏。
(4)合唱练习。
要求:a. 控制音量,声音统一,注意喉头打开,气息通畅。
b.音高准确,声部均衡。
c.情绪饱满,充满激情。
(5)欣赏合唱视频,音频。
讨论:情感表达,声音的表达。
3. 交流。
a.有没有听过贝多芬其他的音乐作品?哼唱几句。
b.关于贝多芬的资料、小故事。
c.背唱歌曲。
4. 小结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对贝多芬的了解,学到了哪些精神?

《欢乐颂》教学反思 吴艳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美术,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的多,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特别好。   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各种强弱记号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教师要有主持人的才能,能引导学生发言,理顺他们的思路。这节课中许多地方都设计了引导学生发表感想的情景,但学生的感受会千变万化,教师要心中有数,通过你的语言进行引导,让一切不要偏离主题。这让我感到,老师的综合素质特别重要,它决定你这位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你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时间控制上,练唱的时间过长;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分。还有同学们对贝多芬的了解不多等情况准备不足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同学们一样,受益匪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