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原子结构小结电子发现历程:1858年,普吕克尔发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1876年,戈德斯坦认为荧光是由玻璃受到阴极发
出的某种射线撞击引起的----阴极射线发现阴极射线穿透薄铝片,认为只有光才能穿过实物。阴极射线微粒比原子还小。1897年,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这种粒子的比荷-----电子电子发现历程: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1910年,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定电子的电荷和电子的质量,并发现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整数倍。原子的结构模型:1898年,汤姆孙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1903年,勒纳德:用高速电子束射到金属膜上,发现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1909年,卢瑟福是α粒子散射实验(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2)少数α粒子(约占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1911年,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原子核),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结构模型: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能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Q,核电荷数=质子数。 氢原子光谱原子的特征谱线各种原子的各种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一样的。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可以利用原子的线状谱线和吸收谱线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优点是灵敏度高。波长不连续、分立的经典理论的困难经典物理学理论能应用于宏观物体,而不能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玻尔的原子模型三、玻尔模型的局限性:玻尔理论是一种半经典的理论,一方面引入了量子假设,另一方面有应用经典理论计算电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练习:5、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表示赞同
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经典理论计算电子的轨道半径和能量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