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湖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沈慧峰研究一:用速度-时间图象( v-t图象)描述运动速度-时间图象的构成以v为纵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一、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小车运动的速度为0.5m/s,小车的v-t图象如何?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面的两个速度一时间图象,
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左图和右图有
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2、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读出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
的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引入上节课实验
得到的v-t图象3、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沿着一条直线,且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1)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称为匀加
速直线运动,如汽车起动、飞机起飞、石块自
由下落等均可近似认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如果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称为匀减
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石块被
竖直向上抛等均可近似认为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请大家描述下列v-t图象所对应的物体的运动
形式,并说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
思考:
下图为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它们的速度怎样变化?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吗?物体的加速度怎样变化?研究二: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情景: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公式:v = v0+ a t2、公式中字母含义:v — 时间t结束时刻的速度
v0 — 时间t开始时刻的速度
a — 加速度
t — 运动过程对应的时间运用此关系式处理问题需先明确研究过程3、讨论: 若 v 0= 0 则 v = at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 a = 0 则 v = v0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v-t图象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 = v0+ a t)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例题1: 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
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注意:1、公式中的物理量代入具体数值运算时要单位
统一2、画过程分析图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
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
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注意:公式中矢量的方向的确定:加速直线运动:a与v符号(正、负号)相同减速直线运动:a与v符号(正、负号)相反一般假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例题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
直线运动,经过5 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的
时间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则该质点
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
多大?小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
度不变的运动。1、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2、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 v0+ at注意运用时确定公式中矢量的正负号欢迎大家指导新旧教材对比
湖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沈慧峰
课题名称
旧: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章节编排的顺序
旧:《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一节内容编排在第二章第四节,前三节依次为《几个基本概念》、《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此后编排了《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再进一步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主要用公式体现,包括速度时间关系:v t=v0+at,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等。
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节内容编排在第二章第二节,如果把一、二两章合并为一章相当于编排在第七节,特别是把此节内容编排在了《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内容之后。
正是由于章节编排顺序的不同,使得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顺序存在差异,致使章节的具体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别。
编写的内容
(1)旧教材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不仅要求学习v-t图象(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还编写了通过v-t图象求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矩形面积)。
新教材在该节内容中删去了求位移部分内容,将其编排到下一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中。
(2)旧教材编写了用描点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来源(见课本第27页)描点作图]
新教材在此节内容没有编写,实际将之放在了上一节中。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旧: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新: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由于教材对加速度这一概念编排顺序的不同而导致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的不同,但新教材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比旧教材更为规范。
(4)旧:在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之后例举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可近似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新:没有此部分内容
(5)新教材增加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0+at的教学内容(用公式来体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将老教材的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中的速度时间关系式部分内容提到前面了,还补充了“说一说”小栏目。
(6)新教材增加了v =v0+at的理解方法(内容是: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v0 ,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速度v 。
旧教材没有此部分内容
(7)新教材此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题1是新增的,例题2就是将老教材的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61)中例题1往前移了,但解此题的分析过程比旧教材更为详细,还配有两个插图来直观的说明。
(8)课后练习存在明显不同。这是由新旧教材的内容不同决定。
新教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节内容从高中阶段研究运动的两个主要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来揭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因此更加的具有条理性和概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