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的建立。
2.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重点难点】
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八股取士的危害。
【自主探究】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 年,_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灭元:明军攻占 ,结束的元朝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3.措施:政治:(1)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2)中央:废除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_______负责;分散兵权,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前、后、左、右___________都督府。司法:设立厂卫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明成祖成立了_____。21世纪教育网
4.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直接向皇帝负责,使 高度集中, 大为加强。www.21-cn-jy.com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5.内容:考试的题目来自“_________”“五经”;
6.文体: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文体要求考生写“__________”。2·1·c·n·j·y
7.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束缚 ,不利于 ,应试的人死读“四书” “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21教育网
四、经济的发展
8. 农业:引进原产 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9.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制瓷业: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21·世纪·教育·网】
10. 商业: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相当活跃。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山西_____、安徽的徽商。21·cn·jy·com
【合作探究】
1.阅读【明太祖的烦恼】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2. 朱元璋立下祖训不许设立丞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丞相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3.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文对人才的摧残要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学后反思】
www-2-1-cnjy-com
答案
【自主探究】
1.1368,朱元璋,元大都
3.三司,丞相,中书省,皇帝,五军,锦衣卫,东厂
4. 皇权,君主专制。
5.四书
6.八股文
7. 知识分子的思想,社会进步
8.南美洲
9.苏州,景德镇。
10.北京,南京,晋商。
【合作探究】
1.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朱元璋决定要加强皇权。
2.丞相制度始于秦朝。为防止丞相专权,明太祖废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21cnjy.com
3.明代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束缚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进步和科技发展。
【拓展延伸】
和谐、自由、民主、开放、创新、文明等。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1368年,称皇帝,建立明朝的人物是( )
A.朱元璋 B.朱棣 C.赵匡岚 D.忽必烈
3.《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强化封建皇权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监视官民 D.控制国家兵权
4.网络时代,师生沟通也有了新的方式:一直“想了解学生在想什么”的李老师,匿名混入学生QQ群里“潜伏”旁观,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同学表示理解,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反感,甚至有的同学气愤地说:“那简直就是‘东厂’”。 “东厂” 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 )21教育网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5.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
6.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2-1-c-n-j-y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你知道甘薯原产自哪一地区吗( )21*cnjy*com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9.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其中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 )
A.上海、广州 B.北京、上海 C.上海、南京 D.南京、北京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www.21-cn-jy.com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都与哪个皇帝有关?他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针对材料二的科举考试制度有以下观点:
观点一: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观点二: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
想一想:以上哪一种观点正确?你如何评价?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胡惟庸做宰相后,权倾朝野。他生杀予夺,骄恣擅权。他不仅毒死了明太祖器重的谋士刘基,还僭用皇帝专有的装饰,连呈送给皇帝的奏章,他也要先过目。凡是对自已不利的奏章,他都一律扣留。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材料二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编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21世纪教育网
(1)丞相制度创于何时?结合材料一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弊端?明初行政机构改革有何影响?21cnjy.com
(2)材料三中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3)请从组成、职责和权限三个角度对锦衣卫予以介绍。明朝类似的机构还有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奸佞当权”“惹红巾万”再联系所学知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的起义军最后灭亡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21·cn·jy·com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2·1·c·n·j·y
3. A
4.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应用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设东厂,故选B。
5. A
6.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朝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取士方式,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故选C。
7.D解析:“设三省六部制”是唐朝实行的政策,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无关,所以排除含④选项,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8.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故选C。
9. D
10.答案(1)材料一图一: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图二: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材料二: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3)双方各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许多读书人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秦朝(或秦始皇时)。原因:宰相权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容易导致社会动荡。(言之有理即可)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影响: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强化了皇权。21·世纪*教育网
(2)因为锦衣卫的存在,自己在皇帝面前没有秘密可言,只要自己做错一件事或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言之有理即可)(3)组成——皇帝侍卫亲军;职责——侍卫、缉捕、刑狱诸事、监视官民等;权限——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东厂。www-2-1-cnjy-com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
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明朝科举制度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
难点
明朝强化皇权的影响、八股取士的危害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学生依据自主探究部分,阅读
课本,标划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明朝的建立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思考:
1.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
2.识读地图,依图说一说明朝的疆域四至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问题1】
创设情景:【明太祖的烦恼】
(一位大臣上奏):“……地方各行省长官统管地方,职权极重,难以调遣……”
(另一位大臣上奏):“丞相胡惟庸位居百官之首,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朱元璋):国家初建、政局不稳,我该如何巩固统治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化皇权?
【问题2】
1.分组活动,绘制表格,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
具体措施
影响
政治上
地方:
中央
军事上
司法上
【问题3】
讨论:
1.朱元璋立下祖训不许设立丞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丞相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
2.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 明太祖“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依靠的是特务机构。联系现实分析特务机构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阅读《举子看榜图》,思考回答
1.明代的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与明代科举考试的变化直接相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文对人才的摧残要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四、经济的发展
观察图片中的这些农作物,找出哪些是明代引进的新品种?
概括明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分析明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师:出示地图,指导学生依照疆域图说出明朝疆域四至,直观感受明朝疆域的辽阔。
生:识图地图,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知道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有:刘邦、刘秀。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元朝行省制度的利弊,帮助学生认识明朝强化皇权的原因。
生:阅读材料,认识元朝制度导致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
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列表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明确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高度强化的显著特征。
生:讨论分析,明确朱元璋的目的。丞相制度始于秦朝,为防止丞相专权,明太祖废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
师:指导学生结合措施进行分析,认识其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生:抒己见如,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造成了社会恐怖。
师:出示《举子看榜图》,引导学生了解明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行文格式,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生:研读史料,明确明代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束缚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进步和科技发展。
生:观察图片,概括经济发展表现。明确农业:引进的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手工业:纺织业和制瓷业发展;商业:商业城市、商帮。
师:引导学生认识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形成了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明确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和谐、自由、民主、开放、创新、文明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课件21张PPT。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朱元璋家境贫苦,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一、明朝的建立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哪些?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有:刘邦、刘秀。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朝疆域大都临清济南汴梁开封颍州阜阳凤阳东北应天南京杭州潼关蕲水浠水大同上都正蓝旗东渤海海东黄河大江江长濠州刘福通元末农民起义主要地点及代表人物起义军活动地区朱元璋红巾军控制地区明军北伐路线元顺帝北逃路线时间 1368年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都城 应天府明朝的建立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明太祖的烦恼】创设情景:
(一位大臣上奏) “……地方各行省长官统管地方,职权极重,难以调遣……”
(另一位大臣上奏) “丞相胡惟庸位居百官之首,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朱元璋)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我该如何巩固统治?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强化皇权?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措施】
分组活动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设五军都督府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明成祖成立东厂皇权高度
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立下祖训不许设立丞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丞相制度始于何时?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始于秦朝。
为防止丞相专权,明太祖废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从中央到地方,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君权空前加强。【讨论】皇 帝丞 相吏 户 礼 兵 刑 工改制前改制后中 央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改制前改制后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设厂卫特务机构职能对臣民监视、侦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特点 联系现实分析特务机构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民的平等权、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名誉权等,造成了社会恐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特点 由宦官执掌的特权监察、情治机构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三、科举考试的变化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考试范围答题标准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文对人才的摧残要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害还要大?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 明代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束缚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进步和科技发展。 明代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1.农业甘薯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马铃薯向日葵花 生玉米四、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苏绣明代青花扁壶3.商业(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王家大院徽州民居红顶商人胡雪岩【拓展延伸】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和谐、自由、民主、开放、创新、文明【反思完善】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