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自主探究】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 。
2.目的: 称帝后,派 出使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21cnjy.com
3.概况: 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地位:郑和的远航, 长, 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21·cn·jy·com
二、戚继光抗倭:
6.背景:中国古代称 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时人称为“ ”。www.21-cn-jy.com
7.经过: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 ”。1561年,在 九战九捷,平定浙江地区的倭患;此后率军进入福建和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2·1·c·n·j·y
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和爱国主义者。【21·世纪·教育·网】
【合作探究】
1. 结合视频,填写表格。
时间
次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主要活动
2.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 观察图片《戚继光》,结合课文回答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情感?
(2)戚继光为了平定倭寇,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列举著名的战例。
(3)戚继光抗倭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我们该如何评价戚继光?
【拓展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分析:郑和下西洋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似之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新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自主探究】
1. 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明成祖,郑和
3.1405——1433年,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时间,规模
5.亚非海上交通网
6.日本,倭寇
7.戚家军,台州
8.反侵略,民族英雄。
【合作探究】
1.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
到达地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主要活动
访问首领、赠送物品、进行贸易等等
2. 明前期国力强盛;政府支持;造船、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郑和个人才能等。
3. (1)该诗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2)措施: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10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战役: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21教育网
(3)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拓展延伸】
相似之处:航线、范围、主要活动等。
重大发展: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和平友好与共同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2·1·c·n·j·y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2.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出使西洋,当时的皇帝是( )
A.明太祖朱元璋 B.明成祖朱棣 C.清顺治帝 D.清康熙帝
3.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4.上海世博会船舶馆在馆内展出各种船只的实物模型,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大船模型也在其中(右图)。当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是( )21·世纪*教育网
A.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 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 大西洋沿岸
5.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倭寇一般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倭寇指的是日本的 ( )2-1-c-n-j-y
①渔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海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位于即墨市鳌山卫,鳌山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卫后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8.戚家军九战九捷歼灭倭寇1万多人的地点是( )
A.福建 B.台州 C.广东 D.台湾
9.“‘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堵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600多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十五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饮风餐浪二十八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筚路蓝缕,创造了世界航海吏上的壮举。 21*cnjy*com
材料二 嘉靖四十年(1561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首歼其魁,蹙余践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21cnj*y.co*m】
(1)材料一是《一个民族的征帆》中的文字。“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是什么事件?“这位航海先行者”为什么要“饮风餐浪”?“二十八载”指的是什么时间?【21教育名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抗倭英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3)两则材料表明,明朝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请你概括这一关系的特点。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倭寇的侵扰范围遍及东南沿海,严重损害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并请用一句话对郑和作一简要评价。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二中,明朝中期,倭寇之患更加严重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倭寇之患的危害。经过努力,东南沿海的倭寇都被平息,你认为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朝前期,我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选B。21cnjy.com
2.B
3.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满载着中国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以及金银货币,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所以C正确。21·cn·jy·com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D
6.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倏寇指的是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www.21-cn-jy.com
7. C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题干信息“戚家军”联系到明朝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由信息“转战于闽浙粤沿海堵地”排除B 、C 、D 三项,这三项事件分别发生于台湾、新疆、黑龙江。【21·世纪·教育·网】
10.答案:(1)郑和下西洋;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年一1433年。(2)戚继光 功绩: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3)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11.答案:(1)时间长(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2)原因: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互匀结。
危害: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胜利原因: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其它言之有理也可)21教育网
(3)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友好和平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抵御外来侵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
郑和下西洋意义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在明代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的人物,他们都创建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
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学生: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自主
探究
学生依据自主探究部分,阅读
课本,标划知识点。
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督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郑和下西洋
【问题1】
自学70页第一段正文,阅读“人物扫描”,结合地图,思考:
1.“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结合地图指出其地理范围。
2.结合“人物扫描”,谈一谈你对郑和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
【问题2】
1.《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结合材料分析: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观看《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结合视频,填写表格
时间
次数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主要活动
【问题3】
观察三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比较,分组活动,思考回答
对比分析每行数据,说一说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从人类航海活动的角度看,你如何评价郑和的远航活动?
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以笔为船,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上,标画出郑和远航路线,想一想:郑和远航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克服的?
【问题4】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二、戚继光抗倭
【问题1】
识读明朝绘画《倭寇图卷》(局部),阅读73页“相关史事”,思考:
1.“戚继光抗倭”中的“倭”指的是什么人?
2.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2】
观察图片《戚继光》,结合课文回答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情感?
2.戚继光为了平定倭寇,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列举著名的战例
3.戚继光抗倭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我们该如何评价戚继光?
【问题3】
分组讨论: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观察74页“妈祖阁”图片,阅读“相关史事”,简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
2.分析:结合本课所学,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师:出示地图,指导学生识读地图,明确西洋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生:阅读“人物扫描”,了解历史人物,认识郑和个人能力突出,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生: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完成表格,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过程。通过总结郑和船队的主要活动,认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师: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分析数据,认识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生: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上,标画出郑和远航路线,认识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还是交通网,进而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
发挥想象,郑和远航遇到的困难及并给出对策。
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认识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明前期国力强盛;政府支持;造船、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郑和个人才能等。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课文,了解“倭寇”的概念,认识明朝中期以后,倭患严重的内外原因。
生:观察图片,阅读诗句,认识该诗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师:指导学生概括戚继光抗倭采取的措施,明确倭寇严重威胁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生:分组活动,讨论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战争正义性
2.人民群众支持
3.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4.戚继光杰出指挥才能等。
师:指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过程。
生: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主要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则是战争冲突,这种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直观反映了明朝国力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分析:
郑和下西洋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似之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新的发展?
相似之处:航线、范围、主要活动等
重大发展: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和平友好与共同发展。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课件23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在明代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的人物。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一、郑和下西洋人物扫描 谈谈你对郑和这个历史人物的认识?郑和吃苦耐劳、个人能力强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结合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示中国富强”,提高明朝在国外地位和威望;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1405~1433年先后7次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过程】访问首领、赠送物品、进行贸易等。2.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特点3:规模大特点2:次数多特点4: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特点1:历时长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意义】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七下西洋想一想 郑和远航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克服的?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二、戚继光抗倭【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我们该如何评价他? 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什么样的情感? 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
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的爱国情怀。抗倭形势图过程 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支持;
3.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等。 材料一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原因】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盛况 结合本课所学,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对外关系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则是战争冲突,这种对外交往特点的变化,直观反映了明朝国力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拓展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郑和下西洋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似之处?(从航线、范围、主要活动等方面比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比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新的发展?分析重大发展: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
各国和平友好与共同发展。【反思完善】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