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课件 (25ppt+2音频+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6单元诵读欣赏《夜雨寄北》课件 (25ppt+2音频+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8 08:50:57

文档简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阅读练习及答案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2分)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话]: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7)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1分) ??(8)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答案: (1)、李商隐?; (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 (3)、(略); (4)、D;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分) ????(8)(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二: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答案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5、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和描写爱情的““无题””诗,影响很大。 6、?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三: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D)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5、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6、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7、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 8、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9、?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10、“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 “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11、?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 12、?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五: 1.?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 2.?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4.?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1.?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3.?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4.?“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赏析】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21世纪教育网
课件25张PPT。夜雨寄北课堂导入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
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走近诗人品词赏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诗歌朗诵理解题意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是 唐 代“小李杜”“大唐三李”之一。
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 就 最高,最为人传诵。作者简介理解题意 《夜雨寄北》,“夜雨”指秋 天 里的下雨。“寄北”即 寄 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 人、妻 子,指北方的妻子,文题蕴含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长安巴蜀诗歌朗诵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七言绝句)读准节奏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指作者的妻子。指回家的日期。什么时候才能。重头谈起。 君问归期未有期,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品词赏句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之景中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品词赏句译: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评: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品词赏句译: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却话巴山夜雨时。评:向“君”追话今夜“我” 思 “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品词赏句译: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合作探究1、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空间。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合作探究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夜雨池涨,烘托了秋思。景中透情,委婉清新。
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合作探究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答: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到什么时候才 能 还乡,同友人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如何理解?
答:这两句写未来的欢聚。用未来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孤苦,曲折委婉,含蓄隽永,构思巧妙,余味无穷。
合作探究4、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文
欣赏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课堂练习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何时能够 再回叙 李商隐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妻子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D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2、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3、这首诗歌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4、诗中“涨”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你认为累赘吗?为什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