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过程与方法
1.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
学习重难点:
1、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丽江不同类别的美。
2、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三、课型
预习课
预习指导
一、导入新课
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21教育网
写作背景: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作者阿来,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著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21cnjy.com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21·cn·jy·com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www.21-cn-jy.com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
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2-1-c-n-j-y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21*cnjy*com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来源:21cnj*y.co*m】
明确:绿色、晶莹夺目。
词语:色彩斑斓 美丽如画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出处:21教育名师】
明确: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提示学生,地点加上人物活动即为场景。)【版权所有:21教育】
明确: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1)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精神风貌:热爱生活,勤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精神风貌:热闹,快乐,勤奋。21*cnjy*com
(3)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精神风貌:和谐,融洽。
(4)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精神风貌:热闹,愉悦。
目标导学三:品味构思,体会文章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明确: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2)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2.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小结: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自主学习
快速默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重点字词并标注拼音。
结合工具书以及课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通过学习,能够自己归纳本文的重要知识点。品味文中优美的字词句,感受丽江的美。
合作学习
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和新知巩固部分并对子互批,组长检查完成以及订正情况。
通过交流谈论,完成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
问题反馈
老师在学生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时走进学生中,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当堂解决。
组长检查并记录反馈,针对组内谈论交流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在展示课共同解决。
展示课
展示任务的确定
合作探究2、3、4、5题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了丽江哪些建筑呢?思考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2·1·c·n·j·y
【目的】明确:街道,房屋,水车,小桥等,结合具体的句子,感受丽江的建筑之美。
3.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目的】考察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从修辞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
4.作者从“一滴水”游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写有什么好处?
【目的】考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明确作者使用“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具有地方特色,如童话般奇幻。21·世纪*教育网
5.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请你找出描写丽江人及游客的活动场景,说说这些场景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提示学生,地点加上人物活动即为场景。)www-2-1-cnjy-com
【目的】学生答题时要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文章中的活动场景,体会其中的人情美。
任务的分配
展示任务
板书
点评
质疑、补充
合作探究2
G1——5
G2——2
合作探究3
G3——7
G4——1
合作探究4
G5——6
G6——3
合作探究5
G7——5
G8——2
拓展
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想流经哪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流经地区的景象。
四、【达标检测】
下列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
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和更多的冰挤在一起,缓缓向下流动。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下列句中加点洗浴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他正漫不经心地往前走着,忽然发现一个人矗立在他的眼前。
我登上山顶眺望,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
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③烟雨之中,谁能数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⑤远方,烟雾弥漫,山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仿佛是一幅晕染的山水画一般。⑥近处,青绿的溪水在我们的脚下喁喁私语。⑦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A.第②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小道两边山青水碧、烟雨蒙蒙的美景。
B.第③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突出了烟雨朦胧、层峦叠嶂的特点。
C.第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画具有朦胧的美感。
D.第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溪水潺潺流动的特点。
五、【归纳小结】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