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3、1 透镜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承 教 者 宋全胜 时 间 2007年10月17日
教学内容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 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的作图。
学习资源开 发 结合教材62页第2题,设计实验探究透镜的形状对焦距的影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提出问题 有的同学由于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近视镜)矫正;有些老年人由于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要戴(老花镜)矫正。近视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透镜,它们对光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分别用近视镜和老花镜靠近书观察书上的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知道近视镜的镜片和老花镜的镜片是透镜,它们对光有折射作用。(2次折射)
探究问题 请戴近视镜的同学说说近视镜的构造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成像特点来区分透镜,方法1: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像。 学生再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玻璃砖靠近书观察书上的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感受老花镜与凸透镜、近视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法)
讲授新课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就来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观察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了解透镜的应用。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观察各种透镜的特点;方法2:能从形状上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从形状上认识透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讲授新课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2)光心(O):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师演示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三、焦点和焦距演示课件:1、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2、焦距(f=O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四、凸透镜和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用演示实验;演示课件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过同侧(焦点);2、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欲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射向(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学生通过课件认识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还是发散?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手电筒发出的光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课件,了解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 让学生了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通过光心的光线是两条特殊光线。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方法3:让学生能从对光的作用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了解:利用凸透镜得到的“亮斑”就是“焦点”;从“焦点”到凸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让学生知道: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让学生结合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以及根据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逆向思维)
小结 总结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回忆所学内容
练习 设计与透镜有关的练习卷 课堂检测
作业 1、教材62页1至5题;2、结合第2题,探究透镜的形状对焦距的影响。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