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清的水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 清清的水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9 07: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清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1课《清清的水》P2-3?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 知道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能说出在哪里见过水。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清水,通过对比分析和排除的方法探究水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水的一些特征。 初步学会搜集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初步的口头设计实验(用什么方法怎么做)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和猜测、质疑能力。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的兴趣及激发求知欲。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细心观察、实事求是描述的科学学习习惯。意识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用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特征;学会用扇闻法闻液体的气味。 【教材分析】21世纪教育网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水这种物质的特征。教材里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水,从而认识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接着再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观察方法,将清水与茶水进行对比来认识清水的特征。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并不满足、止步于教材,而是对教材文本内容和探究方法上做了一些大胆改变。除了教材里的清水和茶水,还增加了牛奶、白酒、盐水,总共五种液体,引导学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对比排除法,从颜色、气味和味道三方面逐一排除,最后学生自行获得了清水的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并增设了一个“玩水”的拓展环节,还认识了水“会流动”。在一系列的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析、质疑、猜想、设计实验方法(如何做)、搜集信息、简单实验记录等科学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活动领域之科学领域就对水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而且水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孩子们在生活中都有体验过水,只不过都是一些感性的、较为直观的、粗浅的认识,并没有进一步对水有一个较为科学和初阶段深入的认识。因此本课在学生前概念和已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师创设的观察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建构起有关水的特征的科学知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材料:21教育网
(1)五个透明无色塑料杯并标记1-5数字。1号杯装茶水,2号杯装牛奶,3号杯装清水、4号杯装盐水、5号杯装白酒。 (2)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1)塑料托盘、标记有3-5号的透明无色塑料杯,分别装有清水、盐水和白酒。 (2)实验记录单 (3)木筷子 (4)分组玩水材料:装有水的水槽、装水的瓶子、舀水的杯子、小方巾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联系生活畅谈所知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喜欢! 师:一起来猜猜这个谜底是什么? 学生齐读谜面:一件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拿不起,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了不能吃,不洗反能尝。 师:谁来说说?(水) 师:真厉害!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哪里见过水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水?(海边、水龙头、瀑布、河水、公园...) 师:你们真是一群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水,对生活中水的记忆进行提取,同时对细心观察生活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孩子平时要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教师课件出示一组来自大自然、生活中有关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 师:(溪水、瀑布、湖泊、海边、水龙头水、人喝水、动物喝水、给植物浇水)老师收集了一些大自然和生活中常见的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水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 4.小结:水无处不在啊!水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动物、植物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水,不要浪费水。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渗透珍惜水资源的思想教育。】 二、揭示课题,引发问题、进行质疑。 1.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一下水。(板贴课题“清清的水”) 全班齐读课题“清清的水” 2.对课题进行质疑 师:关于清水你想知道什么呢? (颜色、气味、味道、形状….) 【设计意图:从小、从早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及大胆提出问题的勇气,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做铺垫。】 师激励:你们小脑袋瓜藏着好多问题,大胆提出问题,是学好科学的第一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探究你们提出的问题 三、用眼睛看——排除有颜色液体,建构清水是没有颜色的。 1.创设悬念,用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欲。 师:现在啊,老师把清水请到我们的教室,它藏在哪里呢?(出示5杯标记有1-5个数字的液体) 【设计意图:“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语言比较吸引孩子,易引起孩子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哪一杯是清水。 师:它啊,就藏在这5杯的其中一杯里面。注意:只有一杯才是清水!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感觉器官——眼睛(板贴眼睛图片)观察一下,哪杯才是清水?(3—5号杯)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上册孩子已经学会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物体,通过图片板贴引导孩子用眼睛看的方法去观察水。】 3.排除有颜色的1和2号杯,认识剩下3杯都是透明且无色的。 师:为什么你们不说1号杯和2号杯才是清水呢?(因为它们有颜色) 师:1号杯是什么颜色的呢?(咖啡色)没错,1号杯是茶水。那2号杯是什么颜色的呢?(白色)对的,2号杯就是小朋友们喜欢喝的牛奶。 师:这两杯不是清水,那清水就藏在…(剩下的三个杯子里面)。这两杯都是有颜色的,剩下的这几杯是什么颜色的呢?(剩下的都是透明、没有颜色的。注意:如果学生有提到白色,就进行白色和无色的比较,进一步认识白色和无色的区别,如果没有就不用。) 【设计意图:学生对水很熟悉,每天都喝水,但水有什么特征,学生很少关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渗透对比学习法和排除法,认识到清水无色、透明的特征。在该环节预测学生会误认为清水是白色的,但在教学过程发现并没有学生说是白色的,就没有对白色和无色进行比较。因为在一次科学培训中一位专家提出,当孩子的认知是正确的时候,教师没有必要把错误的概念提出来混淆。因此在教学中直接忽略清水不是白色的。】 4.建构清水是没有颜色的 师:小朋友们眼睛真亮!用眼睛观察出清水没有颜色的特征。(板贴没有颜色) 5.小组讨论方法,培养初步实验设计的能力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那它还有什么特征呢?刚才我们知道了清水就藏在剩下的这三杯里面,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清水找出来?小组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小组讨论交流:用什么方法找出剩下三杯中哪一杯是清水,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的习惯,并口头形成方案。】 四、用鼻子闻——排除有气味液体,建构水是没有气味的。 1.引导学生表达、描述小组讨论后的想法见解。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想出了什么好方法? (用鼻子闻,用舌头尝)(板贴舌头、鼻子)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上册孩子已经学会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物体,通过图片板贴引导孩子用鼻子闻、舌头尝的方法去观察水。口头形成方案、培养正确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2.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老师有个小秘密,小耳朵注意听。当我们不知道物品是不是安全的,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万一有毒,是会有生命危险的!老师告诉你们,这些都是安全的。在科学上可以用扇闻法。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