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42-43第2单元《水与溶解》第14课。【教学设计理念】1、学生亲历探究,归纳加快溶解的方法。本课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活动,逐步探究,?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21教育网
2、《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水与溶解的第14课,本课在本单元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水能溶解那些物质》的基础上来探究“怎样加快溶解”,引导学生运用变量控制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能溶解多少物质》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 准备。【学情分析】1、知识经验: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溶解的概念也有了具体的认识。2、技能经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水平决定了他们提出的方案往往是不完善的,并缺乏思维的方向性。??????? 3、生活经验:学生在平时或多或少会经历和接触过一些溶解现象,如冲奶粉、冲糖水、泡咖啡等用筷子搅拌,使他们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为本课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搅拌、热水和研碎冰糖能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2)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溶解的快慢可以改变。2、能力培养目标(1)能设计出“研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的变量控制实验方案,并知道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掌握比较方法。(2)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猜想——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1)体验亲历设计实验,探究溶解快慢的乐趣。(2)在观察活动中,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3)愿意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乐于与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能设计出变量控制实验方 案,并能控制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熟悉的水入 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及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提出猜想、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 【材料准备】烧杯2个(事先烧杯是化学仪器,不能当水杯来喝)、方糖若干颗、筷子2根、冷水和热水、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水是生命之源,让一名学生尝尝水的味道,然后教师问他:“味道如何?”接着放糖,让他尝尝有甜味的水。教师再问:“加了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3、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用什么方法能够使方糖溶解的更快呢?让同学们打开书P42,写出自己的想法。4、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研碎、……5、你们说的这几种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6、你们这么有信心,好,那请你们说说用什么来证明给我看。(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教学意图】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同时为下面的讨论、活动铺垫。二、开展探究活动,组织实验验证今天的实验,老师有个要求:我们要学会象科学家一样的研究。首先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想清楚,今天的实验我们需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1、做实验之前让学生们回想一下实验的每一个步骤。这个环节让学生看课件上的图来说出实验步骤。2、老师给各小组做好分工,到材料超市领取所需的实验材料。3、发实验报告单,要求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4、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到其他组交流实验的结果,体验加快溶解的多种方法。5、请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集体评议修改方案在实物投影机上汇报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各小组评议。你们觉得他们小组的方法有问题吗?给他们提提意见或建议。(重点要突出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的问题)【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了一个条件不同,其余的条件都要相同。经历“问题 ——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三、归纳总结1、教师提问:“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你发现了什么?”总结:通过实验发现:搅拌、热水、研碎能加快溶解。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