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三)
——————光的现象
教学思路:
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预习新中考金页上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提纲)
光的直线传播
板块1: 光的现象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实例:
①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和月食
④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c=3×108m/s=3×105km/s
例题:如图所示,为了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可以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
(1)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
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上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成正立虚像
(2)凸面镜:发散作用
例如: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会聚作用
例如: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一试身手: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找像点)
(1)光路图法:
A:从物点 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B:作法线。
C:根据反射规律,作反射光线。
D:作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交点即为像点。
(2)对称法:
A:过物点S作平面镜的垂线。
B:取S'点,让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三、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会聚 凹透镜:发散
3、应用: 海市蜃楼
例:在岸上看水中的石头,看到的虚像还是实像?像比实际位置偏高还是偏低?作图说明。
四、光的色散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热作用
紫外线:生理作用和荧光效应
5、雾灯用黄光
五、练习:(幻灯片)
空气
水
L
L
S'
S
镜面
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