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8年级学案 设计:周岩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预习提纲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可以在 中传播,还可以在 和 中传播。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 _______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这样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在______中较快,在______中最快。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学习过程
一、声音的世界
观察课本第34页的插图,聆听相关的声音。请提出两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
(2)看课本图3-6和图3-7,你认为纸片跳动的原因是什么?音叉为什么会激起水花?由此说明什么?
(3)利用你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钢笔帽、纸、塑料薄膜、橡皮筋、音叉、水等)发出声音。如何让发声的物体立即停止发声?
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观察课本第36页图3-9实验,你认为抽气过程中,声音会如何变化?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还能听到声音吗?
2.体验课本第37页图3-10所示情况。你若用力拍手,鱼会被吓跑,这时,水中的鱼听到声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这个实验说明 。
3.体验课本第37页图3-11所示情况。你听到的两次声音相同吗?这两次声音传播的途径相同吗?这个实验说明 。
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是介质的,它既可以在 中传播,也可以在 和
中传播。
想一想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自我检测
1.在扬声器中放些小纸片,播放音乐时,纸片 ;停止播放音乐,纸片 。将用力敲响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 。原因是 。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 以上实验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在做课本第36页图3-9实验时:抽气前,你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吗? 。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 ,听到的铃声越来越 。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理,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当撤去抽气机使空气由抽气口进入玻璃罩内,出现的现象是 。
3.在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3-1-1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_________和_________ 可以传声。
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传播的是 ( )
A.用手机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B,手机B能显示手机A号码,却听不到手机B发出的声音
B.甲同学轻敲楼梯扶手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了响声
C.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D.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有麻的感觉
5.如果你在看见闪电后10s才听到第一声惊雷,请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有时在第一声惊雷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怎样产生的?
6.如果只用停表、卷尺作为测量工具,你将怎样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①说明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
②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你会怎样做?你的依据是?
【家庭实验室】
用一次性塑料杯、线自制一个土电话。研究线的松紧和材料(棉线、细金属丝或塑料)对通话效果的影响;研究用纸杯、牛奶盒和易拉罐对通话效果的影响。
学习要点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还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空气中最慢,速度大约是340m/s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图3-1-1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图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