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补充习题及答案
1.有两部手机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都已开启。用手机A拨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并且显示屏发光显示手机A的号码;若将手机A置于一透明的真空罩中,用手机B拨叫手机A,则我们 ( )
A.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并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B.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C.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不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D.既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也不能看到手机A的显示屏发光
2.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2-2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队不能进入
B.乐器商店的标志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道路转弯注意安全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广播、电视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4.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指标
D.摩托车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5.下列现象不属于利用超声波的是( )
A.蝙蝠飞行时的定向
B.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检查
C.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D.优美的小提琴演奏声
6.新年联欢会上,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人体无影响
8.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9.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小
B.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10.如图2-3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1.为了使教室内上课的学生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考试期间,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学校在大门口立了一块“静止鸣笛”的交通提示牌,并阻止除公交车以外的机动车辆行驶。其目的是 。
13.如图2-4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则钢尺发出的声音 不同。
1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 产生声音,声音在 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15.如图2-5所示,为相同时间内的两波形图,对比可知,图 应为男中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女高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
16.表中记录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请对上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两个关于声音传播规律的信息:
(1) ;
(2) .
17.看图说理:
(1)观察甲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察乙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图2-6
⑶同学们在评估上图中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在图甲中,鱼受到惊吓不一定是听到拍手声,也许是看到了拍手的动作。”小红则提出:“图乙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针对这些疑问,请你对这两个实验进行改进,使之更完善。
18.小明、小红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红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笔尖在纸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共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能得出共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由你来设计验证这个问题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写出你的设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D 6.A 7.B 8.C 9.C 10.B 11.C
12.控制噪声
13.响度
14.振动 空气(介质) 鼓膜
15.甲 男中音音调越低,振动的频率慢
16.固体、液体和空气都可以传声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慢,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得快
17.(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2)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⑶图甲实验:在桌子下拍手发声;图乙实验:在离声源同样距离处,不贴近桌子听,听到的声音较小。
18.(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弹吉他发声时,会发现琴弦在振动。
图2-2
图2-3
图2-4
甲 乙
图2-5
乙
甲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