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年中考语文 积累与运用高分密钥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8年中考语文 积累与运用高分密钥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9 08: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积累与运用高分密钥了解语言积累考查的基本内容
2. 了解语言运用考查的基本内容语言积累核心考点: 语言积累的考查
考点热度:高
考纲要求:考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程度
所占分值:4分
命题趋势:1.知识考查情境化
2.设置主题,向语段倾斜字 音1.所选文段与历史文化、作家作品、自然风光、地域风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泉州山川毓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 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yì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_________的思想家李贽、蔡襄,_________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_________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才华横yì_______ 毓秀 _________2. 无拼音材料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拎取/吝啬 狡黠/威胁 叨扰/惊涛骇浪
(B)雾霾/埋怨 聒噪/城廓 休憩/锲而不舍
(C)蓬蒿/膨胀 搭讪/禅坐 襁褓/牵强附会
(D)嗔怒/箴言 芥末/慰藉 哂笑/嬉皮笑脸B3. 以句子为载体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自古燕(yàn)赵多悲歌慷慨之士。 ( )
(2)我国乒乓球队着(zháo)眼于将来的世界大赛,积极培养年轻选手。 ( )
(3)机动车限号出行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sè)的状况。( )4. 以语段为载体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xī。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huǎn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万籁(??? )俱寂?? ? 浸(??? )着月光字 义1. 近义词语辨析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校训根植于传统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凝练表达。校训中传递的价值观念, (结合 契合 融合)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2)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优势明显,文化先行 (不言而喻 无懈可击 责无旁贷),必须抢抓机遇、积极作为。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
“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 这种类型的还有:严实与结实????精力与精神????武力与暴力???充分与充足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这种类型的还有:抗争与争夺???珍视与重视????全力与尽力????瓜分与分割 近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3.从感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这种类型的还有:爱护、保护与庇护???????强制、逼迫与威逼??? ?号令、指使与唆使???? 牺牲、死亡与丧命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人民和公民”都是指取得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但人民指对敌人而言,而公民的范围要大得多。
再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与上面的词语同类的还有:书刊和报刊??? ?牲畜和家畜??? 功课和作业 ???食品和食物???? 工具和器具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必须和必需”,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6.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
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比较具体的词语搭配。
2. 成语使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这胜利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B.过去数十年,七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严重下滑。七国集团的 存在真的符合本国最大利益吗?集团内部对此也是莫衷一是。
C.2015年昆明南亚博览会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商家,他们的展台上摆放的新产品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D.中考前夕,九年级的同学们全力备考,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问,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C利用汉字字谜考查
下面字谜是哪些字?请选取其中的两个作答。(2分)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②木偶。
③金木水火。???
④半耕半读。典例剖析分析错因1.因形似而读错音。例:“侵(qīn)”“浸(jìn)”“祲(jìn)”都读成“qīn”。
2.形声字只读部首的音。如把“彤(tónɡ)”读成“dān”。
3.不结合语境把多音多义字读错音。如把“忍俊不禁(jīn)”读成“忍俊不禁(jìn)”。
4.受方言影响而读错。例如:湖北有些地方声母“n”“l”不分,韵母“en”“eng”不分,而把“泥(ní)”读成“lí”;把“铿(kēnɡ)锵”读成“铿(kēn)锵”等。
  1.同音相混。如:反映——反应,融化——熔化——溶化。
2.形似相混。如:①音同形似而误记,惩前毖(毕)后,完璧(壁)归赵。②单纯形似而误记,绽放与积淀,竹篙与茼蒿。③偏旁相似而误记。如:冽与洌,神与袖,戍与戌、戊与戎等。④增减笔画而误记,如:心与必。
3.语义不明而混。如:莫名(明)其妙,受益匪(非)浅等。
4.自造简化字。
分析错因语言运用核心考点: 3500常用字的语言运用的考查
考点热度:高
考纲要求: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所占分值:6
命题趋势:1.知识考查情境化
2.设置主题,向语段倾斜常见关联词构成的复句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即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 既然……就……
3.条件关系: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
6.承接关系:一……就…… 起先……后面……
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不仅……而且……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 是……还是……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词语运用既考查对词语意义的积累与掌握,又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节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②节制不是束缚、遏制个性。③相反,???? 懂节制、能节制,???? 能使个性在社会准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正常、健康发展。④“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请给第③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 ???????????????????????????????????????????????????????????????????????????????????? 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
“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语法运用语法运用,是指语法、修辞、标点等语言知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C.“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 ???????????????????????????????????????????????????????????????????????????????????? C修 辞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修辞运用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4分)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 ???????????????????????????????????????????????????????????????????????????????????? 仿写禁忌 1.忌话题脱离
话题,一指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例1]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和"海鸥"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枝头斗妍的年龄最理想;月亮说: ;海鸥说: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最辉煌。
2.忌结构不一
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合规格。[例2]仿照例句的格式,任写一种事物。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3.忌修辞不符
修辞作为一种表达手段,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格,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格,也正符合《考试说明》中提出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内容,对促进考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仿写前应分析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或对偶或排比等,必须严格遵守。
[例3]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真诚"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 , ;真诚 ,_____。4.忌色调不合
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求内容的哲理性和启发性。相对于前三项要求而言,这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语言操作技能,而且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例4]依照例句的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____,____ ,______。修辞运用之对联雁翔同学有手机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2分)
A. 大力可能通纸背,尖豪仍觉吐花香
B.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 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D. 贮水养来青玉案,和烟磨成紫云溪
???????????????????????????????????????????????????????????????????????????????????? ???????????????????????????????????????????????????????????????????????????????????? B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四是节奏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六是内容相关一是字数相等
二是词性相当
三是结构相称典例剖析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4分)
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不可一世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③这种历经千年铸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④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把这样精神传扬下去。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分)
(2)第②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 。(1分)
(3)请找出文段中的一处语病。(2分)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 2.成分赘余? 3.语序不当 4.搭配不当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7.重复罗嗦一、用词不当?
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如:“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如:“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五、结论混乱?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不当?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
2.句式杂糅?
如:“清晨,公园里到处是锻炼的人们,有打太极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十分热闹。八点钟过后,公园里才比较安静下来。”最后一句句式杂糅,应是公园里才安静下来,或公园里才比较安静。六、表意不明?
1. 指代不明?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2. 歧义句?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受到上级表扬。”此句有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七、不合逻辑?
1. 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2.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3. 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4. 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5. 主客倒置?
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报纸为被动。历年中考语文容易出错的50个读音字1.下载(zài,不是读成zǎi)  
2.渲染(xuàn,不是读成xuān)  
3.投奔(bèn,不是读成bēn)
4.蹊跷(qī qiāo,不是读成qī qiào)  
5.洁癖(pǐ,不是读成pì)  
6.压轴(zhòu,不是读成zhóu)
7.熬菜(āo,不是读成áo)  
8.秘鲁(bì,不是读成mì)  
9.惩罚(chéng,不是读成chěng)
10.炽热(chì,不是读成zhì) 
11.揣着书(chuāi,不是读成chuǎi)
  12.逮捕(dài,不是读成dǎi)
13.掂量(diān,不是读成diàn)  
14.刽子手(guì,不是读成kuài)  
15.友谊(yì,不是读成yí)
16.哈达(hǎ,不是读成hā)  
17.豁出去(huō,不是读成huò)  
18.混水摸鱼(hún,不是读成hùn)  
19.一哄而散(hòng,不是读成hōng)  
20.诲人不倦(huì,不是读成huǐ)
21. 乘机 (chéng,不是读成chèng)
22.通缉(jī ,不是读成jí)23.嫉妒(jí,不是读成jì)  
24.汗流浃背(jiā,不是读成jiá)  
25.龟裂(jūn,不是读成guī) 
26.倔强(jué,不是读成juè)  
27.揩油(kāi,不是读成kǎi)  
28.框架(kuàng,不是读成kuāng)
29.埋怨(mán,不是读成mái)  
30.联袂(mèi,不是读成jué)  
31.泯灭(mǐn,不是读成mín)
32.拘泥(nì,不是读成ní)  
33.昵称(nì,不是读成ní)  
34.宁可(nìng,不是读成níng)
35.呕心沥血(ǒu,不是读成ōu)
36.奇葩(pā,不是读成pá)  
  37.创伤(chuāng,不是读成chuàng)
38.亲戚(qī,不是读成qì)  
39.纤夫(qiàn,不是读成qiān)  
40.翘首(qiáo,不是读成qiào)
41.莘莘学子(shēn,不是读成xīng)  
42.吞噬(shì,不是读成shí)  
43.挑剔(tī,不是读成tì)
44.字帖(tiè,不是读成tiē)  
45.徇私(xùn,不是读成xún)  
46.笨拙(zhuō,不是读成zhuó)
47.远见卓识(zhuó ,不是读成zhuō )   
48.连累(lěi),硕果累累(léi)  
49.钥匙(shi),汤匙(chǐ)
50.强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qiǎng,不是读成qiáng)
  
1.形似义异,明察秋毫。
  (1)注重积累: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中的"锲"不读"契(qì)"。
  (2)切不可"秀才认字读半边"。如"刹那"的"刹"(chà),
"纤维"的"纤"(xiān)。
  (3)切不可疏忽走眼而误读。如"赡"(shàn)与"瞻"(zhān),"赢"(yínɡ)与"羸"(léi)。
字音——火眼金睛,据义辨音  2.多音多义,多法定音。
  (1)根据词义来辨别读音。如"间"当"中间、时间"讲时读jiān,其余一般的都读jiàn。
  (2)根据词性辨别读音。如"创"字,作名词义时读chuānɡ,如"创伤";作动词义时读chuànɡ,如"创设"。
  (3)根据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辨别读音。如"给"字在口语中读ɡěi,在书面语中读jǐ。
  (4)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将一个字的多个读音编入一句有趣的话中进行辨别记忆,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几 你家有几(jǐ)张茶几(jī)?
字 形1.追源取字:汉字是表意字,书写离不开字义,如:"戴"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之义,故"穿衣戴帽""披星戴月"的"戴"不能写成"带"。
2.追意取字:即追究这个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真分析字的含义,根据字义辨形,就能避免错误。如:"璧"与"壁","璧"意为"古代的一种玉器","壁"意为"墙"或"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弄清这两个形近字的含义,就不会把"中西合璧"错写为"中西合壁",就不会把"断壁残垣"写成"断璧残垣"了。
  3.对应取字:汉语是对称的学问,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意义相同、相关、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掌握。如:名门望族、貌合神离、惹是生非、沽名钓誉、山清水秀。
4.组词取字:如:带动—戴帽;沾染—玷污;书籍—慰藉。
5.依音辨形:依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ɡài,非"慨kǎi"),针砭(biān,非"贬biǎn"),直截(jié,非"接jiē")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