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导学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导学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5-29 16: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班级:八年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5月21日
秦岭 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重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难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总第 21课时
说明: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1.独立自主的完成导学案上“相关知识回顾”; 2.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重、难点,并独立自主的完成本节知识点预习; 3.尝试完成“合作交流”的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做记号,课堂上重点解决。预习新知: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本节知识点:(根据导学案预习本节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比较引入: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与它相似的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如何呢?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学习目标)合作探究: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上海港”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大致范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大致范围:(2)找出“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等城市,说一说有哪些运输方式。(3)想一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优越的条件?(从自然和人文方面渗透)(4)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完成教材p.58“活动”3)(5)归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色:四、课堂小结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的内外联系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五、课后作业A队:p.55活动2,活动3B队:绩优学案:自主预习六、课后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特征的是(  )A.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B.都是河口地区,地势平坦C.都有悠久的历史,工业基础雄厚D.都依托便利的交通,但缺乏能源2.非洲南端与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A.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C.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3.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所示,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甲省是 ,河流乙是 ,丙湖泊是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容易出现 灾害(3)长江三角洲地区克服不利条件,建成了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发展工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我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
七.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班级:八年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5月24日
秦岭 4.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 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难点】 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课时安排】 3 课时 总第 22课时
说明: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1.独立自主的完成导学案上“相关知识回顾”; 2.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重、难点,并独立自主的完成本节知识点预习; 3.尝试完成“合作交流”的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做记号,课堂上重点解决。巩固旧知: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本节知识点:(根据导学案预习本节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谈话引入:你知道上海吗?你到过上海吗?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学习目标)合作探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9正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上海市具有怎样的国内与国际地位?(2)上海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3)浦东的开发对上海有哪些积极的作用?2.完成教材p.60“活动”(引导理解辐射带动的含义)四、课堂小结1.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2.浦东的开发开放3.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五、课后作业A队:p.55活动2,活动3B队:绩优学案:自主预习六、课后检测(1)北翼中心城市——_____,长江三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 ,是江苏的省会,有“_________”的美誉,_____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_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昆曲的发源地_____,中国第一水乡_____(2)南翼中心城市——__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省省会,________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号称“________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_____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 B.草地 C.林地 D.水田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 A.武汉 B.重庆 C.南京 D.上海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 C.酸雨污染 D.大气污染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素质高 B.交通便利 C.农业基础好 D.科技力量雄厚5、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四个工业基地,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A.便利的交通条件 B.科技力量雄厚 C.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D.很多地方是侨乡我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
七.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班级:八年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5月28日
秦岭 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 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
【难点】 联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3 课时 总第 24课时
说明: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1.独立自主的完成导学案上“相关知识回顾”; 2.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重、难点,并独立自主的完成本节知识点预习; 3.尝试完成“合作交流”的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做记号,课堂上重点解决。巩固旧知:(1)上海市具有怎样的国内与国际地位?(2)上海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3)浦东的开发对上海有哪些积极的作用?本节知识点:(根据导学案预习本节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比较引入:我们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那么两翼的发展情况怎样呢?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学习目标)合作探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区域名称中心城市主要城市区域经济现状与上海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北翼长江三角洲的南翼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协调发展。完成教材活动p.63活动。四、课堂小结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五、课后作业A队:导学案课后练习(可以不抄题)B队:导学案课后练习(可以不抄题)六、课后检测【基础达标】 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A.珠江三角洲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京津唐地区2.图中所示四个城市均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其中以园林美为主要特色的是A.南京 B.苏州 C.上海 D.杭州3.关于该地区所在经济地带未来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②扩大耕地面积,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③充分发展技术创新优势④大力发展水电站、交通、电信、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贵州贵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至湖南新晃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贵阳以东的沪昆高铁全线开通。至此,从长沙南站乘高铁可直达的省会或直辖市达17个。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简图,回答4~7题。4.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①是A.昆明 B.郑州 C.贵阳 D.长沙5.下列山脉中,沪昆高铁贯穿的是 A.巫山 B.秦岭 C.雪峰山 D.南岭6.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①运输量大 ②环境污染少 ③连续性差 ④灵活性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有关高铁网的形成对湖南省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B.缓解原有沪昆铁路的货运压力C.加强湖南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联系 D.刺激和拉动湖南旅游业的发展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图示地区地势低平,气候 ,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2)图示地区独具特色的水乡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属于该地区旅游景点的是( )(单选) (3)小明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同城效应)。结合图中信息,说出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我的收获(学生)/课后反思(教师)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中作探究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中作探究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中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