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体是浮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哪些物体是浮的》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我来做小船》单元的第?1课。本课选择一年级学生喜爱的玩具为题材,?引导学生观察玩具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进而观察身边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认识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能从现象的观察中了解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起来的。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它们能浮起来吗”?,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研究问题,?在已有的经验中做出简单的猜想,?并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流,了解常见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活动“我来分一分”,是在活动的基础上,根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进行分类,?并对能浮起来的物体进行观察,?描述这些物体的某些特征。二、学情分析《哪些物体是浮的》是本单元的开篇课。学生在生活中,包括游泳、划船、洗玩具等生活场景,?都能帮助学生收集许多关于浮沉现象的信息。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收集都是无目的、零散的和无序的。当学生第一次接触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沉浮现象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活动到经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三、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物质的沉浮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5.?学会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能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学难点:能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并对物体的特征展开观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各种玩具和文具、水槽、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学具准备:各种生活物体(如木棋、塑料玩具块、钥匙、乒乓球、木汤匙、石头、橡皮、铁汤匙等)?、水槽。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波波和妈妈正在用一个大的塑料盆清洗玩具。玩具种类很多,?有积木、黑板贴、塑料玩偶、小汽车、乒乓球等等。问题:哪些玩具能浮起来?? 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常见物体放入水里后可能出现的沉浮现象。任务: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二)活动探究活动1:它们能浮起来吗(1)玩具能浮起来吗?展示:各种玩具的实物。任务:找一找,哪些玩具能浮起来??讨论: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交流:说说哪些玩具能浮起来。引导:如何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用实验来搜集证据。指导:介绍实验材料,演示物体如何放置水中,确定沉浮标准和小组活动的分工。活动:把玩具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玩具能浮起来。汇报:哪些玩具能浮起来??(2)这些物体能浮起来吗?展示:各种物体的实物(木棋、塑料玩具块、钥匙、乒乓球、木汤匙、石头、橡皮、铁汤匙等)。问题:它们能浮起来吗?? 讨论: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前一个实验现象进行猜想。交流:说说哪些物体能浮起来。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活动:做实验,观察哪些物体能浮起来,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做记录。整理:完成实验记录,并将材料按要求收拾好。汇报:哪些物体能浮起来?你猜对了吗?? 小结:常见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2.?活动?2:我来分一分出示:钉子、小石块、玻璃珠、塑料瓶盖、塑料勺、木条、金属条、泡沫塑料块、金属钥匙、硬纸块、小木块的实物或图片。任务:将会沉的和会浮的物体分一分。指导:为实验材料进行编号,以方便实验、观察、记录和分类,使活动能有序进行。活动:基于日常的生活经验,按沉浮现象对物体进行分类。汇报:小组的分类情况,并讲述这样分类的原因。活动:做沉浮实验,然后再次分类。汇报:小组的分类情况,并讲述这样分类的原因。讨论:能在水里浮起来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交流:从制作的材料、形状等去归纳会浮起来的物体的特点。小结:学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从而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形成“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的科学概念。3.?拓展:寻找更多能浮起来的物品任务:在身边寻找更多能浮起来的物品。观察:能在水里浮起来的物体有哪些特点??21世纪教育网
七、板书设计哪些物体是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