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的小船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7 我的小船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30 06: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小船》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来做小船》。其中《我的小船》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橡皮泥和水果等作为活动材料,要求学生对活动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尝试动手制作一艘可以在水中能浮起来的小船。同时,通过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初步接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达成课程标准中“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的目标要求。 我把本课设计成3个活动。活动1“观察纸船及塑料玩具的沉浮现象”,把纸船和塑料玩具放入水中,通过演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得出结果。活动2“用橡皮泥做小船”,主要是通过模拟生活中常见的小船的形状,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改变橡皮 泥的形状,使橡皮泥在水中能浮起来。活动3“我的水果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保持水果外形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把水果的内部挖空,改变水果重量,使水果在水中能浮起来。两个活动都围绕一个“做小船”的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在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另一节应用课。在上一节应用课中,学生经历了让浮起来的竹筷子在加工后,变成能承载重物的小竹筏的实践活动。在这一节课里,学生能使用的材料是会沉的橡皮泥和水果。这些材料能否经过简单的加工业能浮起来?因此,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的活动,帮助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模仿生活中小船的形状,尝试多角度、多方式来解决问题,完成制作任务,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明白物体的沉浮现象。 2.依据生活经验,使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能浮起来。 3.尝试并愿意与学生合作进行谈探究。 四、教学重难点 1.根据生活经验,使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能浮起来。 2.能针对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尝试多角度、多方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橡皮泥、火龙果、猕猴桃、水盆、苹果、多媒体教学仪器、教学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活动 (1)把纸船和塑料玩具放入水中 问题:纸船和塑料玩具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通过演示同学们观察沉浮现象。 2.活动 (1)用橡皮泥做小船 问题:橡皮泥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演示:将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情况。 任务:你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吗?捏成什么形状让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讨论:根据已有的经验,讨论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 交流:讲述小组的想法和依据。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倾听的态度。 小结:将橡皮泥捏成小船状可以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 2.活动 (1)我的水果船 问题:火龙果(猕猴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演示:将火龙果放在水中,观察火龙果是否沉在水底。 任务:你有办法让火龙果浮起来吗? 讨论: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实验。 活动:按照之前的想法制作水果船。 交流:对比挖空前后水果在沉浮的差别,思考是什么变化让水果船能在水中浮起来。 板书设计: 我的小船 橡皮泥船 水果船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