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观察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一年级第三单元《百变的纸》第1课《一起观察纸》【教学分析】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各种各样材料制成的物体组成的。各种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各种材料也具有一定的性能。在《百变的纸》这一单元中,以“纸”这种常见的材料为载体,让学生观察纸的特征,了解纸的特征与其用途。本单元有三节课,每节课的结构都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是通过多种方法去观察、比较、描述纸的特征,活动二是在活动一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纸)简单构思、设计和加工,制作作品,以此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一起观察纸》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教科书先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纸,从光滑程度、是否松软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征;再通过“折纸花”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用不同的纸折纸花的难易,以及折出来的纸花的差异,说明构成各种纸张的材料的性能不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后,已经掌握了科学课的学习特点和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探究、合作能力。纸是孩子们身边的一种熟悉的材料,在课堂上对纸做系统的研究与制作一些简单纸作品是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但是,在做前概念检测时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只是学习折简单的纸花,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教学,但是学习折纸花并不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考虑把活动二进行分解教学。【教材处理】基于以上学情,围绕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中主要概念“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帮助学生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对教材进行了以下的处理。1.任务驱动:每组学生完成一个插花作品,引出我们可以用什么纸做怎么样 的纸花。2.探究:选择特征明显的结构性材料观察与描述蜡光纸、皱纹纸、卡纸的不同特征。3.解释:,活动三每个同学做纸花并完成一个插花作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纸的特征会影响产品的加工过程,并尝试解释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纸花。三个活动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关系。4.体现Steam教学理念,把科学(science)和艺术(art)相融合,运用5E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纸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特征。能使用工具(剪刀)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根据提供的材料(三种纸),尝试通过口述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2.科学探究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不同的纸,并能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纸的特征。3.科学态度对纸产生探究兴趣,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受到人类生产不同的纸,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纸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特征。难点:利用提供的纸材料做纸花,口述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我们将会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艺术作品(PPT),看,这个花瓶上少了漂亮的纸花做装 自由回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制作任务,不仅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3分钟小结:通过观察和比较三种纸,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征。二、做纸花。1.?提问:你会选择哪一种纸做纸花呢?怎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7班的同学们做了哪些好看的纸花吧。(视频)【活动三】做纸花材料:皱纹纸、卡纸、蜡光纸、剪刀、固体胶、艺术半成品、剪刀要求:选择你喜欢的纸做一朵纸花并粘贴在纸上,把有关纸的新发现记录在活动记录单中。
制作纸花并完成艺术品12分钟解释1.讲述:同学们用卡纸、皱纹纸、蜡光纸做的纸花来完成这幅艺术作品,真棒!我请同学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呢?还能发现这张纸的什么特征呢?2.提问:今天通过观察纸和做纸花,你有什么收获呢?3.总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征。(板书)学生拿着记录单到黑板前汇报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说:利用纸不同的特征,做出不同效果的纸花)通过做纸花发现纸的更多特征,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提炼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 纳概括能力。8分钟延伸同学们今天做的艺术品真好看,如果我们要把这个花瓶做成一个立体的花瓶,你觉得选择哪一种纸最合适呢?为什么?自由回答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2分钟评价贯穿在整节课堂中师生互评及时评价,提高教与学的效果。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