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课题:高考语文逻辑推理题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悉语言表达准确之逻辑推理的相关知识
2、掌握答题方法并能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做出答案。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课堂探讨+学生展示+解决问题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语言,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1、熟悉语言表达准确之逻辑推理的相关知识。
2、掌握答题方法并能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做出答案。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语言,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2、熟悉高考题型,适应高考
预设问题:1.不能很明确的辨别推理的三种形式。
2、分不清条件关系的三种形式。3、对什么是逻辑推理理解不透彻。4.巩固常见复句的类型有哪些?5.做题时看着容易,但却拿不到满分,原因何在?反馈问题:一、三组:
1、不会辨别推理的三种形式。
2、从预习案中我们对逻辑学有了初步了解,但仍需进一步做出解释?二、四组:1、找不出推断中存在的问题,不会答题的技巧。
2、表面看这类型题比较好答,但却不能拿到满分,原因何在?
2017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很多考生被这个新题型唬住了,其实这只是一只“纸老虎”,只需两步就可搞定这个拦路虎。考情分析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一、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1.归纳推理
2.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1.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①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
②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2.演绎推理 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
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
偷换概念(大小阅读中比较常见)、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 推理方面的逻辑错误,有一个叫做“前提虚假”,“前提虚假”,是指在一个推理中使用了或隐含着一个虚假的前提所造成的推理错误。
例1:雷锋,是因为他出身好,所以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分析) 这是一个三段论的省略式,省略掉的大前提是:凡出身好的都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个大前提是不真实的。包含虚假前提的三段论,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结论。 例2:我家做教师的多。我哥哥姐姐都是教师,所以我也当了教师。 (分析) 这是假言推理省略式,省略了“如果我家做教师的多,那么我也就会当教师”,显然,这个前提不真实,不能必然推出“我也当了教师”。例:我多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大爷原来是个工人。 (分析) “从工厂走出来的”不都是工人。省去的大前提——“凡从工厂走出来的都是工人”是不真实的。即使“这个人多次从工厂走出来”,也不能必然地推出“这个人是工人”。3.类比推理 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前提错误、属性错误二、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1.条件关系
2.因果关系1.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
三种条件关系混淆;
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充分条件:有甲这个条件一定会推出乙这个结果,而乙这个结果不一定是甲这个唯一个条件。
关联词是 只要……就…… 如 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 有“下雨”这个条件就一定有“地湿”这个结果,但“地湿”这个结果不一定就是“天下雨”造成的,也许还可能有其他的条件原因,如洒水车洒的、别人喷、水管爆裂等等。
必要条件:有甲这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乙这个结果,但乙这个结果一定要有甲这个条件。
关联词是 只有……才…… 如 只有阳光充足,菜才能长得好。
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菜”不一定就长得好,还需要施肥、浇水等其他条件。但“菜”要长得好一定要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
如: 只有十八岁,才能有选举权。充要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或者说是无条件的。 关联词是: 不论(不管)……都…… 如:
不论天气如何,他都按时到校。
就是说“天气如何”无所谓什么条件,都会有“按时到校”的结果的。反过来“按时到校”也不需要什么“天气”。 2.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
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典例剖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年全国卷Ⅱ第21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解释】 1. 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
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
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2. 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 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
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
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
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 3. 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答案分别为: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3. 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答案分别为: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考点定位】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
阅读——读例句,定写法;
推导——分层次,看前后;
检查——代原文,求连贯。【评分标准】写出一句,给2分;写出两句,给5分。句式与例句不符的不得分。实战演练逻辑推断题训练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在人工智能围棋机器人“阿尔法狗”先后战胜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后,有科学家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比人类更聪明,而且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最终会有一天,将全面超越人类,反之人类自身进化缓慢,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这位科学家的观点说出了不少人的忧虑。
①智能机器人战胜围棋高手,不代表人工智能比人类更聪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换代,不代表终将全面超越人类。人类自身进化缓慢,不代表最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统治。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房价下降,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
③房价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
?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产品的用途和市场也渐渐变得广泛。如果有机会,我也会选择在这一领域发展。因为只有选择这一领域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激发创新意识,而有了创新意识,定能创造出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将来也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①不是只有选择这一领域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②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
③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一定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4.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的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或“吸纳优秀人才未必要彻底控制雾霾〕。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5分)
? ? 通过讲述家风传承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进稳定。同时,家风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媒体传递当下的良好家风,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①讲述家风传承故事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不一定能遏制犯罪率的提高。③媒体传递良好家风的目的不完全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亲近
巩固练习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③不是取得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2017年新课标1卷 )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与网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一旦迷上微信聊天,就会造成学习下降,走向堕落。我们提醒学生、家长和老师深刻认识高中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好了,学生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优秀的人才。
①不是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往往会把与网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
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 ? ?
不是迷上微信聊天,就一定会造成学习下降 ,走向堕落。不是学习环境好了,学生就都会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