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推理想象袋子里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2、通过找空气活动,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3、通过实验,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初步建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意识,提升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4、通过交流,培养表达、倾听习惯,能认同他人合理的观点,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推理想象空气的存在,并能分享观点。教学难点如何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细致观察空气进入水中的现象。教学准备每个组:水槽;毛巾;塑料袋;扇子;带盖小塑料瓶;注射器;粉笔;石头;海绵;记录单(学生自带铅笔)教师准备:三个塑料袋(分别装石头、水、空气);水槽;毛巾;砖块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袋子里有什么1、师:请大家看这里,老师这有三个塑料袋,这个袋子里装的是——(生:石头),这个袋子里装的——(生:水),那这第三个袋子里?(生:空的,什么也没有)2、师:老师在第三个袋子里也装了一个特殊的东西,仔细看。(生有可能坚持说什么也没有,也有学生可能会说到有空气)这个袋子里有空气吗?没看见呀。3、这个袋子里到底有没有空气呢?老师给每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一袋,你们想想,怎样判断里面有没有空气?4、有办法吗?指名说说。(如果学生没想到让空气流出来的方法,老师把水 袋用笔扎破让水流出来,如果把这个袋子也扎破会怎样呢,等会大家也可以试试)5、这些办法可行吗?我们来试试吧,看这个袋子里到底有没有东西。6、下发材料(每组一或两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7、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清楚表达,学会倾听。(同意他说的吗?或他说的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把他说的用图示表示出来吗?指名上黑板画)8、刚刚有一组看到桌上有水,还将扎了的小孔放到水里,挤了挤塑料袋,你们猜他们组看到了什么?想不想也试试。各组试试吧。9、空气进入水中变成什么了?(看不见的空气进入水中变成气泡冒了上来,让我们看到了空气)10、师生小结:原来这个袋子里也有东西,有什么?(板书:有空气)有多少呢?(满满一袋)二、活动二:找空气1、说一说:哪里有空气。(这些地方都有空气吗?科学是要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你们说的这些地方看不到,摸不着空气,怎么能证明你们说的这些地方有空气呢?)2、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物品(塑料袋、扇子、塑料瓶子、注射器),你看能不能利用它们找到空气。3、小组活动。4、汇报交流。(听懂了吗?你们是这样做的吗?你会做了吗?也这样试试。)师重点引导:小塑料瓶装了空气。师打开瓶盖倾斜,这样里面有空气吗?倒过来,这样瓶子里还有空气吗?盖上盖。如何证明这个瓶子里还有空气?(放水中慢慢打开瓶盖看看)看来利用水我们能很好的将看不见的空气变成看得见的。收拾桌面,将物品都装好还上来并领取另一袋物品(海绵、粉笔、石头、砖块和记录单)。5、这些物体里也有空气吗?预测一下。6、那这些物体里到底会有空气吗?用什么办法看到里面是否有空气呢?7、提示:不要一起放入,先放入一个物体,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结果,一个物体做完了,拿出来再放入第二个物体,依次这样观察和记录。8、学生分组活动,每人观察并记录。9、小组讨论观察现象并互相对比一下记录单。指名汇报结果。10、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师生小结:有空隙,就有空气;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满空气。三、拓展:大气层1、观看视频,了解大气层。2、表演纸不湿魔术,回家也可表演给家人看。(时间不够这个可省去)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