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探索:1、通过资料观察学习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2、通过观察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方面上来进行研究。3、能将信息的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科学知识: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21教育网
一、教学导入: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二、活动:(一)、猜一猜动物: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1、学生猜一猜,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它黑眼圈、胖胖的身子;3、它吃竹子;4、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并且猜到它是大熊猫)。三、活动:(二)、找一找:动物的共同特征(出示课件)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以常见动物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猴子、牛、马、青蛙、鸟、鹰、鼠、鱼,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且知道:鱼在水里游,鸟在空中飞翔……牛吃草,猴吃果子……等。知道动物都要吃食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四、活动:(三)、试一试:给动物分类(出示课件)1、教师提示学生打开教材24页观察课本。引导:我们把它按运动方式分为几个队?(游泳队、飞翔队、爬行队等3个队。)2、还可以按食性分类:3、交流:结合观察课件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4、应用课件出示动物中的图片进行观察。5、教师补充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6、分类;了解动物食性可分类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五、活动:(四)、游戏:模仿动物的运动(出示课件观察)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六、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构造特征、运动方式、捕食方式、生活环境等都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动物的特征资料,,同学间进行交流模仿动物的动作、声音。七、教学反思:《动物的特征》教学反思:本课是湘教版教材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的第三节课。在前面学习观察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动物是属于哪一类的,这些小动物的形态各不相同,生活习性也各具特色,显示出每种小动物的独特个性,体现出动物界的多样性。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它们的食性、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可分为什么?游泳类、飞翔类、爬行类动物的特征;还有动物食性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等四类。学生观察讨论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观察总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对于观察动物的方法已经掌握,当然我还是给于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动物的过程中从哪些方面进行,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这一点虽然学生比较熟悉,但如果不提醒的话,学生就有可能忘了,因为他们是一年级山区里的学生年纪小,所以进行观察时提示是必须的。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经常的进行提醒,这样学生得到按照逐渐的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今后升高年级时铺垫基础。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