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授课课件(实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一个人的遭遇》授课课件(实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9 22: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深入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其中肖洛霍夫花了14年时间完成的142万字《静静的顿河》,因为“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代表着一种纯粹的俄罗斯通俗传统”而荣获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字音字形
着想 梗概 如鲠在喉
哽咽 邂逅 狼吞虎咽
勋章 嗜好 狙击手
耽搁 胡诌 一撮盐
绞痛 吝啬 小雏儿
zháo
gěng gài
gěng
gěng yè
xiè hòu
yàn
xūn
shì

dān
zhōu
cuo
jiǎo
lìn sè
chú
分析文题:
一个人的遭遇


家里没有回信
逃出战俘营
发愁,寝食难安
妻女遇难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重归故里
难受极了,穿心的悲痛
找到儿子
喜气洋洋,憧憬未来
儿子牺牲
激动极了
眼泪在心里干枯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
情节
情感变化

成功逃亡
妻女炸死
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领养凡尼亚
出车祸
兴奋激动
重燃希望
穿心的悲痛
埋葬欢乐
心轻松变软
一个人的遭遇:
悲愁的心
索科洛夫
梦见亡灵
重点分析1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作者围绕着这个情节细化出了哪些事情?
认养凡尼亚
家中的生活
离开乌留平斯克
父子分别
重点分析2
乌留平斯克——领养儿子凡尼亚
索科洛夫——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索科洛夫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
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一遭遇写得如此详细呢?
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分析人物;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
如何揣摩人物形象?
方法点拨
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二、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第三、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第四、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人物体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重点分析3
索科洛夫
忠厚质朴
心地善良
坚忍不拔
凡尼亚
单纯机敏
天真可爱
热爱生活
饱经战火的磨难,无法摆脱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巨大伤害,无法摆脱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巨大阴影
索科洛夫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人物形象
结尾的艺术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为什么要转过脸去?
悲悯的心情
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保持一颗童心。
作者心愿的抒发: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战火……
主题的升华
通过二战家庭的悲剧,揭露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伤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看看死伤的百姓
看看离散的家庭
看看可怜的孩子
图为一位母亲和孩子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反对战争 珍惜和平
1100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