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会实验收集数据、整理实验报告。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预习提纲
1.仔细阅读课本P30“提出问题”部分,思考:提出问题在物理探究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2.进行实验时,如何进行收集证据?收集证据时应注意什么?
3.对自己所选的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
辅导: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问题的提出就是把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的发现通过思考,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如:研究羽毛球从楼上自由下落时速度是否变化;实验方案要具体说明整个实验如何进行,包括用什么仪器、按什么步骤做等;实验数据应采用图表等方式给出,这样更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又便于他人阅读;结论应以实验结果为准,不能因为考虑到结果与日常经验不符,或与别人的结果不一样,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相符的情况。
2 速度的变化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与路程分成若干段,测量不同段的速度,归纳得出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的结论。如探究同学在40米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时,在室外量出40m的直线路程,每隔10m做一个记号,在各记号处均站有一人计时。发令枪响,一同学开始起跑,各计时员同时开始计时,分别记下该同学经过他们所在记号处所用的时间。
阅读课本P30实验探究,任选一题,探究并填表。
探究报告
提出的问题
所需器材:
制定的方案与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结论:
自我检测
1. 选择题
1.一个物体做变速运动,5s内通过的路程为20m,10s内通过的路程为()
A.40 m B. 60 m C. 80 m D.无法确定
2.一位同学上学时,第1 min内通过140 m,第2 min内通过140 m,则这个同学()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变速运动
3.一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测得它落地前最后1m用时0.2s,则下列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2 m/s B. 5m/s C.6 m/s D. 0
二.填空题
1.张老师乘“湘高速”客车从常德到长沙出差,已知两地相距144km,客车6:32出发
8:32到达“湘高速”客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2.从科学角度看,人们对一个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都是个人的_______,是否正确还需寻找_______来证明。
3.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快慢相同的甲、乙两辆车顺序向北行驶,问: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车均向北行驶?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行驶?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两车均向南行驶?再一个无风的早晨,一位同学在操场上跑时感到有风迎面吹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__。
三.实验探究题
为了探究百米赛跑中速度的变化,四位计时员记录了一名同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 40m 60m 80m 100m
时间 4.5s 7.5s 11.5s 15s
根据上面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百米赛跑中的速度是( )(填“变化”与“不变”)的。
(2)从qidiandao4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从60m到80m的平均速度是( )m/s.
学习要点: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方法,你能写出来吗?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