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与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力与运动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9-16 08: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
3.在学习中渗透科学方法论的思想。
教具:
光滑的木板一块,一块棉布和一块毛巾,小车与斜面。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教程:
一.引入:
回忆力的效果有哪些,从而引出:
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运动方向、停止运动等;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那又会怎样?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今天我们用一个实验来进行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如何的研究,大家在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实验的方法有变化吗?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要大胆进行推理与创造,根据实验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A.教师出示木板,将斜面置于木板一端。
B.将毛巾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有多远。(教师演示)
C.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D.木板上不铺任何东西,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参与实验,讨论:小车在同样的高度以同样的速度下滑,随着木板表面越来越光滑,小车运行的距离越来越远。假如小车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那它将如何运动?
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拔后得出结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2.讲述:
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就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得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其后的迪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也不变。后来牛顿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解释此定律:
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运动状态,速度不变,方向不变。
4.问:我们生活中骑自行车时,你如果不再用力踏车前进,自行车就会自然停下来,这是不是与我们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互相矛盾呢?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自行车由运动静止下来,并不是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而是受到了空气阻力、车轮与地面的磨擦力、自行车轴承间的阻力等外力的作用,因此自行车是受到外力作用才静止下来的。
三.练习:
1.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和巩固牛顿第一定律。
2.识记本课知识点。
四.思考:
一只圆球在光滑的地面滚动时,总是越滚越慢,最终静止下来,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也可能由运动变为静止?
五.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完成达标练习上的习题。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二)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 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 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教学重点:
知道一切物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
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讲述: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 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明确: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 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进行实际实验,从中得到物理的乐趣,获得感性认识,并从感性认识升华到能够进行理性解释的水平。
3. 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 汽车起动发生的惯生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 章后习题1。
2. 章后习题4。
3. 习题3。
4. 习题2
  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5.学生阅读课后的课外教材,教师借机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或下雨天应减速慢行。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
第三节 二力平衡
教学目的:
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具:
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小车、细绳、钩码。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惯性?
二、新课教学
引入:物体不受力时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受到外力呢?如:悬挂的电灯是静止的,桌子上的书本是静止的;(引导学生举例)
总结: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板书: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举例说明二力平衡的情况。
1.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提问:是不是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时,总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小车,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会沿斜面作加速运动;汽车刚开动时,受到牵引力和阴力的作用,也没有保持静止状态,面是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介绍实验器材。将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挂在木块两端的小盘内加砝码,先使两盘内砝码不相等,再使两盘内砝码相等,观察并分析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在什么条件下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
小结:木块在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演示:将林块扭成一个角度,让学生观察到木块两细线已不在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发现木块运动起来,直到拉力在一条直线上,木块才静止。
小结:木块在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继续演示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情况。
总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练习:分析下列几幅图中,二力平衡的一组是
A B C D
2.二力平衡的应用
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见上题)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如: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前的牵引力和地面、空气对它向后的阻力是平衡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知道了牵引力,就强以知道阻力。
学生练习:P138第3题。
三、小结:
1.什么叫几个力的平衡?什么是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的应用。
四、作业:完成达标练习上的习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