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30 09: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21·世纪*教育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适合作为如图名称的是(  )
A. 丝绸之路示意图 B. 佛教传播路线图 C.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 C.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
1405年,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从刘家港出发,出使西洋,当时的皇帝是(  )
A. 明太祖朱元璋 B. 明成祖朱棣 C. 清顺治帝 D. 清康熙帝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21世纪教育网
A.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 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 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近期央视新闻频道多次对“南澳一号”沉船考古进行现场直播.发现明代古沉船的广东汕头市南澳岛县在明朝有“海上互市之地”之美誉,史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不包括(  )21教育网
A. 国力强盛 B. 造船业发达 C. 指南针的应用 D. 蒸汽机的应用
“不愿封侯儒老虎,鸳鸯阵里贼倭惊。横戈马上经年日,常胜军前疆海宁。”这首诗赞颂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郑和下西洋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戚继光抗倭
一位将军故居墙上有一则对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这位名人的功绩是21·cn·jy·com
A. 抗击金兵入侵 B. 抗击荷兰殖民者 C. 扫清东南沿海倭寇 D. 七下西洋,友好交往
二、综合探究题: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与国家兴衰”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www.21-cn-jy.com
成相应的探究任务。
【历史回眸】
材料一:
(1)结合图1与所学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图2所示远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次远航中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远洋航海活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请写出这场航海活动的名称。 材料三???? ?????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4)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21cnjy.com
【答案】
1. C 2. D 3. B 4. D 5. C 6. B 7. A 8. D 9. D 10. C 2·1·c·n·j·y
11.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显示中国富强;同使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工具:指南针。【21·世纪·教育·网】
?12.(1)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丝绸之路的开通。 (2)郑和下西洋。 (3)核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4)丝路精神的核心形成于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过程中,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分析材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