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20题,80分)
1.“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为此唐太宗( )
A. 开凿大运河 B.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 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2.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去的。”这种通过考试的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A. 诞生于隋文帝时期,唐朝进行了完善
B. 改变了选官的目的,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是诗歌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
D. 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局面,使政治文化更具平民性
3.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
A. 唐太宗B. 武则天C. 唐玄宗D. 明太祖
4.“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5.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21cnjy.com
A. 政治清明 B. 科举兴盛 C. 民族融合 D. 经济繁荣
7.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诙去壮丽的历史画卷。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
A. 618年建立B. 都城是长安
C. 李世民建立D. 建立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人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我们肯定她的原因不包括( )
A.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C. 爱惜人才 D. 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9.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 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 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C. 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D. 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10.《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则材料反映出他的治国策略是( )21·cn·jy·com
A. 加强边疆管理B. 扩充国学规模C. 注重虚心纳谏D. 重视体恤民情
11.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2·1·c·n·j·y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 吏治清明 B. 经济发展 C. 人才济济 D. 生活奢侈
13.下列言论不属于唐太宗治国思想的是( )
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绝浮云,诸侯尽西来。
B.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C.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丢失。
14.“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鲁缟车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21教育网
A. 农业发展 B. 政治清明 C. 商业活跃 D. 经济繁荣
15.唐太宗曾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下列治国措施体现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 )
A.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B.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 考察官吏,注重政绩 D. 改革官制,分权制衡
16.如果把“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鉴真东渡”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它们应该同属于下列哪一主题( )www.21-cn-jy.com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
17.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有( )
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②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④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1·世纪·教育·网】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18.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www-2-1-cnjy-com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 )21*cnjy*com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开元盛世的出现
C. 唐末农民大起义 D. 唐朝诗歌的繁荣
20.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21cnj*y.co*m】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 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 严惩贪官污吏 D. 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二、综合题(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2-1-c-n-j-y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个朝代?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21教育名师】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方,都委以重任。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三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答案
1.B2.D3.B4.A5.D6.D7.C8.D9.B10.D11.B12.B13.A14.D15.C16.B17.B18.C
19.A20.A
21.(1)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
(2)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
作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
集权
(3)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