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期末复习题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30 10: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选择题
1.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维吾尔族B. 藏族C. 回族D. 满族
2.“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为此,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主要措施是 ( )
①劝课农桑 ②建立行省制度 ③编辑《农桑辑要》 ④设立“司农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租”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 赵匡胤和铁木真B. 赵匡胤和忽必烈C. 赵构和成吉思汗D. 赵构和忽必烈
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阿保机
5.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B. 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C. 南逾阴山,北越海表D.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6.元朝创制行省制度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在以下地区中,元政府设立行中书省的是( )
A. 吐蕃B. 畏兀儿C. 台湾地区D. 河南
7.“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8.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 )
A. 清朝 B. 元朝 C. 宋朝 D. 辽朝
9.辽、西夏、金、元四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 )
A. 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 党项、契丹、蒙古、女真
C. 女真、契丹、党项、满族D. 党项、契丹、满族、女真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秦朝 B. 西晋 C. 隋朝 D. 元朝
11.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 中央集权制 B. 禅让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12.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归一”的民族是( )
A. 匈奴族 B. 突厥族 C. 蒙古族 D. 鲜卑族
13.台湾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政府首次在这里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澎湖巡检司 B. 枢密院 C. 御史台 D. 西域都护
14.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 辽、西夏、金、南宋、元B. 西夏、辽、金、南宋、元
C. 辽、西夏、南宋、金、元D. 南宋、辽、西夏、金、元
15.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16.下列哪一名句的作者进行了英勇的抗元斗争( )
A.“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7.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18.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是在( )
A.唐 朝   B.元 朝   C.清 朝   D.新中国成立后
19.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
A.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D. 建立元朝
二、综合题
20.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藏族和台湾地区?
(3)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案
1.C2.C3.A4.B5.C6.D7.D8.B9.A10.D11.D12.C13.A14.A15.D16.B17.B
18.B19.C
20.(1)行省制度
(2)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3)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