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30 11: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选题依据
本课是全新的内容,也是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加强的结果,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宋元的历史;另外,由于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历史中寻得渊源,学习本课,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教材依次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景象,瓦子的热闹非凡,杂剧的喜闻乐见,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文学形式。本课两部分内容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学情分析
通过学前调查,可看出学生对宋元都市生活了解较少,但非常感兴趣,很想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而相关网络资源丰富。因此要避免枯燥学习,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丰富的图片、视频中,让他们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虚拟历史情境“时空之旅”的方式,让学生充当“导游”,近距离的感受宋元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设计学生“诗词飞花令”对决和宋词、元曲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元都市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法
情境教学、史料教学、图片赏析、合作探究
设计依据:对历史的感知是形成历史思维基础,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通过设计问题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逻辑。
学法
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表格归纳、诵读赏析
设计依据:学生通过神入历史,有效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建构新知;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史料,加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反复诵读,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
2、出示史料:
西方学者对宋元都市生活的评价
◆13世纪(宋元时期)中国在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 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城里一名马夫。
欣赏视频,品味语句,感受宋元都市的繁华
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文字双重视觉冲击,让学生对了解宋元都市和文化充满期待,极大调动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堂设计思路
虚拟情境,师生踏上“时空列车”,开启“都市之旅”、“文化之旅”
◆ 都市之旅——热闹非凡游瓦子、丰富多彩乐节日、喜闻乐见赏杂剧
◆ 文化之旅——瑰丽多彩话宋词、雅俗共赏品元曲
师生时空之旅
都市之旅
“游瓦子看杂剧游繁华都市,
划旱船赛龙舟过传统佳节”
1、教师出示三张“时空列车”车票,学生猜测都市之旅去哪里?(开封、临安、大都)
2、教师点拨推荐理由:
开封——《清明上河图》
临安——作坊“极其工巧,前所未有”,商铺“如遇买卖,动以万计”
大都——“城是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他了!”
学生角色扮演,担当导游引导同学参观开封、临安、大都
借助想象进入情境,
扮演角色体验情境,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
开封站——热闹非凡游瓦子
合作探究:瓦子盛行的原因
教师出示史料: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的80%。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1、角色扮演:担当导游引导同学参观开封
解说词:
生A: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又称东京、汴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开封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
生B:今天我们先去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每月举办5次庙会,供“百姓交易”,内外人流如潮。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百货,靠近佛殿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我们在那里不光能买卖到各种纪念品,还可以观看傀儡戏、舞剑、杂技各种表演。如果我们幸运的话,赶上元宵节,还可以欣赏到皇家乐队演奏。
生A:我们在大相国寺游览到中午,是不是该吃点、喝点了?是不是该亲身体验一下宋朝人的娱乐项目了?我们一起走入瓦子,去享受宋朝的都市生活。下面播放一段水浒传视频,不过不能白看呦!看完后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B:(播放视频后)好了,请大家说一下,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生A:指图说出“瓦子”和“勾栏”,“瓦子”的功能是“娱乐兼商业”,里面专供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生B:请大家欣赏一组瓦子中的一些娱乐项目:(出示图片)
最后,我挑出其中三项大家感到非常震惊而且无比自豪的项目:(指图,学生猜测)
蹴鞠: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角抵:角抵是一种讲究技巧与力量的摔跤技艺。日本相扑,源于中国角抵
捶丸:人打球,先掘一窝,后将球打入窝内。捶丸的形制,就是高尔夫球
生A、我们的开封之旅到此结束,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退场)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1、为调动课堂参与度,可补充水浒英雄“鲁智深”与大相国寺的交集——“倒拔垂杨柳”;
2、通过对瓦子娱乐项目图片的欣赏,提升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处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安站”——丰富多彩乐节日
问题思考:宋朝过春节和我们今天过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角色扮演:
担当导游引导同学参观临安
解说词:
生: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临安称帝,今杭州,建立南宋。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江南,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的“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今天的好多节日宋代都有了,指图说出端午(人们吃粽子、赛龙舟)、元宵(人们挂彩灯、划旱船)、中秋,春节(宋代人称春节为元旦)
生:和大家度过了这么多快乐的节日,结束了我们的临安之旅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点拨举例:春晚、微信、红包等
各抒己见,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大都站——喜闻乐见赏杂剧
1、都市之旅收获:
教师扮演“时空之旅”跟团记者,采访学生作为“游客”有何收获。
1、角色扮演:担当导游引导同学参观大都
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生:杂剧成为宋元时期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它包含说唱、傀儡等技艺,大家可以欣赏一下2组杂剧陶俑图片,指图引导学生说出在”吹口哨、舞蹈、吹笛、击节板”。
生:今天回答2个问题作为报酬吧。杂剧形成于何时?兴盛于何时?
2、学生各抒己见,谈都市之旅收获
1、阶段小结,及时检测学生听课效果
2、图片赏析,加深理解
“文化之旅”
◆瑰丽多彩话宋词
播放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进入二中诗词大会。
1、“飞花令”对决
播放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进入二中诗词大会。
讲解“飞花令”得名由来设计意图:
2、“擂台赛”
3、走进宋词
表格归纳,明确相关知识
1、两名班级“诗词达人”以“月”为题的飞花令对决,选手说出带“月”字的宋词
2、猜一猜:以下三首词分别是谁的作品?
品一品: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3、学生配乐朗读《赤壁》、《如梦令》,说出感受。
4、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明确答案,代表发言
1、利用“飞花令”、“擂台赛”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2、诵读赏析,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宋词不同风格。
3、表格归纳,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追根溯源——谈感悟
宋元都市繁荣、文化灿烂的原因,教师点拨:从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关系、文化教育等角度考

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历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检验时空之旅成果
当堂检测
构建知识体系



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生活的多彩,令我们心灵震撼、心潮澎湃;一阕阕宋词,一幕幕元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沉香千年,绵延万载。这是一个无法忘却的朝代,它的印记无处不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代,在这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