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知道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www-2-1-cnjy-com
3.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2-1-c-n-j-y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提出。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自主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_______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_____态度,实行__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21教育网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_______年底,_______在接见_______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现在内容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完善:1954年,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_______、缅甸总理__________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1·cn·jy·com
【合作探究】
1. 阅读教材第82页,完成下列表格。
提出时间
①
提出者
②
内容
③
首次确认
④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影响
⑤
2.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材料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www.21-cn-jy.com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1.独立自主 十几个 2.敌视 外交孤立 3.(1)1953 周恩来 印度(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尼赫鲁 吴努(4)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1955;殖民主义 求同存异2·1·c·n·j·y
【合作探究】
1. ①1953年;②周恩来;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④1954年;⑤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③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 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21·世纪*教育网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印度
C.苏联 D.日本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外交政策 B.外交孤立政策
C.扶蒋反共政策 D.积极扶助政策
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21教育网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不侵犯原则 D.互惠互利原则
4.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1955年万隆会议上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5.2016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21·世纪·教育·网】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6.第一次亚非会议是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朱德 D.周恩来
7.“新形势下,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1955年,为了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了( )21世纪教育网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8.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
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9.右图为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邮票,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万隆会议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曾报道:“大家都承认周恩来的才智至高无上地主宰着会议……代表们惊叹地说:‘他是以怎样的洞悉力察觉并道破大家心窝里想说的话啊!”
请回答:
(1)在材料一的背景下,新中国提出并倡导了哪一重大外交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问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1-c-n-j-y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后,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政治上,实行所谓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包围……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1cnj*y.co*m】
——纪胜利、郝庆云《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2000)》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1教育名师】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付新生的中国?
(2)面对美国等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在建国之初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3)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根据国书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日”及“新中国第一号国书”可判定国书的接受国应是苏联。21cnjy.com
2.B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一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21·cn·jy·com
3.B 解析: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www.21-cn-jy.com
4.A
5.C 解析:在万隆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挑拨,出现了严重分歧,周恩来针对于此,提出“求
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由题干“62年前”“周恩来”“ 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等信息,可判断该会议是万隆会议。
6.D
7.A 解析: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
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
满成功。
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的含义,抓住“和而不同”,联系到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9.A 解析:1953 年 12 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选项 A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2·1·c·n·j·y
10.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1.答案:(1)政治上实行外交孤立、经济上实行封锁和禁运、军事包围等政策。(2)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www-2-1-cnjy-com
(3)①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并对会议做出了积极贡献。③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21*cnjy*com
功。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小组合作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出现的问题进而理解周总理的外交智慧;通过列表,梳理本课知识。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景引入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用几个词语来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师:出示图片,出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
生:研读图片,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燃起探究新课的欲望。
师总结: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
师导课: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外交形象的?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自主探究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在外交上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外交成果如何?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具体内容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分别是什么?会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一方针的作用是什么?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预习热身,标注课本内容,找到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整体把握教材。
师:巡视巡视,指点。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问题1】
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不平等、无自主权的屈辱外交。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请阅读下列材料,指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2】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形势如何?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右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的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请依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问题3】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的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过渡】
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不仅积极地开展外交活动,而且还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颇受欢迎、影响深远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问题1】
阅读教材第82页,完成下列表格。
提出时间
①
提出者
②
内容
③
首次确认
④ 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影响
⑤
【问题2】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3】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过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问题1】
阅读下列材料,看一看这次会议遇到了什么问题?
A国发言人:我认为: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B国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C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问题2】
如果当时你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你会怎么做?是针锋相对还是置之不理?我们通过视频(万隆会议视频片段),了解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和外交风采。
【问题3】
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材料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问题4】
综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会议名称
①
时间
② 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 ③
参与国家
亚非国家
会议特点
这是第一次没有 ④ 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中国贡献
提出“ ⑤ ”的方针
方针的作用
⑥
师:出示问题和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思考问题。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展示交流。
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师:出示问题和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和教
材,思考问题。
生:生阅读材料和教材,思考问题,展示交流。
师总结: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
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师:出示问题和图片,组织学生阅读图片和教材第81页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生:阅读图片和教材,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师总结:对策:打破美国封锁,积极主动的走向世界,广交朋友(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师:布置任务,出示表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总结:①1953年;②周恩来;③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④1954年;⑤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师总结: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 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③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 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
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生:阅读材料,了解这次会出现的问题。
师总结:问题: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阴谋破坏会议;
师:设置情境,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播放视频。
生:讨论交流,观看视频,了解周总理的外交智慧和外交风采。
师总结: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师:出示问题和材料,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理解方针的作用。
师总结: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师:出示表格和问题,组织学生填写表格,梳理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
生:填写表格,梳理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
师总结:①万隆会议;②1955年;③万隆;④殖民主义国家;⑤求同存异。⑥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拓展延伸
1.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图片,比较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情感升华。
师总结:①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②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情感升华。
师总结:变化:旧中国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因:①旧中国国力弱,主权不独立。②新中国国力强,民族独立。启示: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必然挨打。②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