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发2009年高考备考建议的通知

文档属性

名称 关于下发2009年高考备考建议的通知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10-12 08: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下发2009年高考备考建议的通知
各普高、职校综合班:
2009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将施行新课程高考方案,将原来“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模式改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在全科会考的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为了更有效地提高2009年高考备考效果,认准方向,明确范围,把握节奏,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成绩,经我市教研室和全市学科教研大组共同努力,提出各学科高考备考建议,供各校参考。建议各校召开高三备课组会议,要求做到:1、认真研究《学科指导意见》,明确高考范围;2、认真研读《新高考方案》,认准备考方向;3、认真落实《备考建议》,把握备考节奏。
附:2009年高中各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附1
2009年语文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新老课程高考内容的比较分析
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了新课程高考。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内容,虽然在知识点上并没有很大变化,但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课程高考的全新理念和测试要求。
㈠考试内容的全新格局
老课程高考 新课程高考
语言知识和运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 必考题 选考题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由表可知,新课程高考已经全面摈弃老课程高考的内容格局,而采用全新的内容安排:对应于新课程教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必考题”和“选考题”。这种变化,引导着新课程试卷命题的思路改变,为命题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㈡考试立意的实践性特征
老课程高考内容缺失明显的特点,新课程高考从大的序列不见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等字眼,说明它不再着眼于纯粹语文知识的考查。分析其列的“必考题”内容和“选考题”内容,可见它重视语文本体的特征,以阅读为例,根据考纲,试题依次测试考生古代言语作品和议论、说明、文学、应用言语作品的阅读;同时强调测试考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着眼于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运用”,在动态的言语阅读和表达中考查考生的语文水平。
㈢语言文字应用考查注入了新活力
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改为“语言文字应用”,突出了“应用”和“表达”,彰显了如下特点:一是强化应用性,继续体现贴近生活、活学活用的特点,拟题应该尽量避免生硬的纯粹的语文知识题;一是在语言情景中测试语言知识,命题者要尽量提供言语情景来命题;一是命题方式的灵活性,暗示命题者应该探索命题的新形式,即使是“语音、字形、词语(包括熟语)、标点、病句”五大板块知识的测试,也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题型。
在具体考点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现代汉语”的限定,规定了不考古汉语的读音,“常用字”的界定,范围更明确了,把考试范围限定在3500常用字的范围里;常见修辞方法增加了"反复",值得关注;语言表达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这有可能成为命制语言测试题的一个热门角度。
㈣古代诗文阅读考查产生微妙变化
对比新老课程高考,古代诗文阅读考点变化不多,但是整合了相关的知识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取消了和阅读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常识的考点,体现了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减轻了中学师生负担;把“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纳入古代诗文阅读的框架里,其用意在于要用篇的角度来审视句子默写,弱化单独的名句默写,暗示命题者在出题方式上要探索新形式;二是诗歌鉴赏试题需要多角度综合考查,一方面继续从词句品读、语言品味、意象意境的把握、形象思想的理解、表达技巧的鉴赏、诗论的判断与鉴赏等角度设题,另一方面,结合新课标,根据诗歌的具体内容,可以出现了解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探究类试题。
㈤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语言信息基本处理能力
老考纲 新考纲 老考纲 新考纲 老考纲 新考纲
序号 能力 能力 能力层级 能力层级 具体要点 具体要点
1 理解 理解 B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C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
3 鉴赏评价 —— E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由表可知,老考纲在能力考查上涉及B、C、E三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新课程考纲只涉及B、C两个层级,分别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这种变化,突出了新课程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只考查考生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的特点。题目只考查考生对文章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即只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这一变化,即契合论述类文章的阅读特点,又符合“必考内容”对考生考查基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另外,新课程高考在考点设置上有三点变化,一是将老高考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由“重要词语”而“重要概念”,剔除了一般词语含义的考查,考点更明确,方向更明了集中,也符合论述类文章阅读需要重视文中基本的重要概念的特点,也是突出一种基础性;二是将老高考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是基于文章阅读提出的概念,是对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中心意思”突破了这一范畴,着眼于阅读信息处理,既可以针对全文的意思概括,也可以是对文章局部或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变得更全面,更符合多年来的考试命题实际;三是取消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就是取消了对考生信息推断能力的考查,降低难度,同样是体现了“必考内容”对考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此外,论述类文章阅读删除了“奖赏评价”的两个考点,也属于必然的选择。
㈥选考题考查强调发展性
选考题部分是新高考最具创新的内容。从考查范围上看,它对应新课程的选修课程。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合应用类文本阅读。从能力考查上看,偏重考生在阅读的基础性能力上发展了的能力。
首先是选材的空间十分广阔。文学类文本可以涉及中外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应用类文本涉及中外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其次是除了应用类文本仍然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外,命题不再拟制“理解”层级的考查考生基本阅读能力的试题。偏重测试对作品的鉴赏评价(D)、探究(F)能力。文学类文本考查“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应用类文本考查“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都是阅读实践很强的内容,对考生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需要考生不仅具备基本阅读能力,还需要更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㈦强化探究能力
"探究"首次写进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其显著特点是全新的命题样式、多样化的答案、较高的分值。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文学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探究能力 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探究类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考生拓展性阅读,所以题目要求要明确,要抓住文本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具体拟题时需要扣住文本疑点和难点,激发考生发现和创新的强烈兴趣。
根据上表,探究类试题拟制一般有三个角度:一是发掘文本意蕴的,文学类文本探究题要引发考生品味“言外之意”,实现多角度鉴赏和品读,实用性文本要引导考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挖掘言语深层内涵,一是探讨作品人文内涵的,通过生发,把握作品的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一是体现个性化解读的,文学作品引领考生多元化理解品味,实用性文本引导考生扣牢疑点和难点,作有创意的理解。
二.新课改省份语文高考卷的特点分析
三份试卷的列表分析:
题号 广东卷 山东卷 海南卷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题序 内容 类别
一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语音 语言文字运用 1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成语 2 字形 2
3 近义词 3 近义词 3
4 语病 4 成语
5 语病
二 5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4 实词 古诗文阅读
6 虚词 7 5 人物分析
7 人物分析 8 6 文意把握
8 文意把握 7 翻译
9 断句翻译 8 古诗阅读
10 古诗阅读 9
11 默写 10 默写
三 12 现代文阅读(社科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实词 古诗文阅读 11 古典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13 10 虚词 12
14 11 人物分析 13
15 12 文意把握 14
四 16 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13 翻译 15 传记阅读
17 14 古诗阅读 16
18 15 默写 17
19 访谈阅读 18
20
21
五 22 图文转换(修辞) 语言文字运用 16 语序调整 语言文字运用 19 成语 语言文字运用
23 缩写 17 语言得体 20 病句
18 图文转换 21 连贯
22 仿写
23 缩写
六 24 传递 作文 19 散文阅读●新闻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24 裂而不碎的烧瓶 作文
20
21
22
七 23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作文
㈠两种模式实现新课程高考
广东卷、山东卷、海南(宁夏)卷均是依据国家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命制的新课程卷。通观三份试卷,它们体现新课程的角度、方式、程度各不同,有的带有较多的旧有考试模式,有的比较典型地体现新课程教学实际和精神。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
1、渐变性模式
这种模式遵从“稳中有变”的原则,较多地保留了传统考试的痕迹,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内容安排、题型选择上沿用旧的命题方法。这方面山东卷体现得比较典型。试卷仍然采用第Ⅰ卷全是选择题,第Ⅱ卷大部分是文字表述题的结构;考试内容排列上,看上表可知,依次是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除选考题外,与老课程试卷相差不大。广东卷虽然没有采用第Ⅰ卷、第Ⅱ卷的格局,但是编排上依次是语言文字运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作文,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切入式模式
这种模式较多地扬弃了旧课程试卷的命题方式,在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看上表的海南卷,结合试卷,第Ⅰ卷为阅读题(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第Ⅱ卷为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作文)。这种编排与旧课程试卷完全不同,已经不是形式上的调整,试卷透露出来的是考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它以全新的理念切入新课程考纲和新课程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无论是渐进性模式还是切入式模式,都不同程度地实现新课程内容,引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海南卷,对如何进行新课程高考起到一种示范和投石问路的作用,必将对将来的新课程高考产生深远的影响。
㈡双线架起试题整体结构
旧课程高考卷一般按照语言知识及运用、阅读(科学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的线索命题,结构以线性方式展开。新课程卷的结构体现的是双线展开的格局:以阅读和表达为主线,撑起全卷内容;以必考和选考为副线,切进新课程内容。全卷看起来立体又饱满。
主线:阅读和表达
新课程考纲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试卷中的“阅读”和“表达”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要求来设置的。看上表中的海南卷内容,阅读内容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表达内容包含了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题目设置完全符合新考纲要求。
副线:必考和选考
根据新考纲要求,新课程中的选修课,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戏剧、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应该对应于选考内容,因此,这五类选修课程中比较典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应用类文本阅读成为选考内容。海南卷就考了古典小说阅读和传记阅读,符合新考纲精神和中学教学实际。
㈢以考查言语实践立意,延伸考查人文内涵
语文考试就是语文考试,新课程卷整体上看坚持从语文本体出发,以考查考生言语实践来立意。在“阅读”考查中,清晰地体现出对古代言语作品和现代言语作品的考查思路,而对现代言语作品的考查,又顺次考查论述(议论和说明)类文本语言和文学类文本语言、应用类文本语言的阅读,比如山东卷,就考查了社科文、散文和访谈类文本的阅读。广东卷的古文阅读考查《聊斋志异》里的有寓意的狐的故事,似乎也是淡化老课程对重“意”的古文段落的考查,而强化对重“文”的古文的考查,不能不说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古文考查命意和思路的微妙变化。
但是,语文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考试需要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从三份新课程卷可以看到显性考查人文内涵的试题,这些试题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作品意蕴,评价审美取向,探讨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提出个人见解。
㈣两个层面的语文阅读能力考查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阅读”的考查上。新课程试卷对阅读的考查主要立足于考生的“读”,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基础性阅读能力和发展性阅读能力。先看对考纲的列表分析:
能力类别 文本类别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具体内容
基础性语文能力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发展性语文能力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发展性语文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外实用类文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 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只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考试内容为概念、句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观点态度,属于文章本身的语言信息的解读;只涉及理解和分析综合两种阅读能力,分属于B、C两个能力层级。这两种能力是文章阅读的基本能力,应该归类于基础性的语文能力。
文学类文本和应用类文本阅读被列入选考内容,内容包括精彩语句的品味,重要语言信息的整合,对文章疑点、观点、倾向、形象、中心等的把握,对体裁、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的鉴赏,对作品价值、影响和审美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人生价值、时代精神等的探究,以至对作品的有创意的个性化解读。不涉及“理解”层面的能力,而大部分是鉴赏评价和探究的能力考查,即大多涉及D、F两个能力层级。这是在基础性语文能力前提下发展了的语文能力。
  两个层面的语文能力是新考纲对考查阅读能力的新思路和新要求,体现了在阅读上必考和选考试题的不同能力要求,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相契合,对高考命制必考和选考的阅读试题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㈤三个层次的语文表达能力考查
老课程高考卷对表达的考查,一般分两种类型出题,一是“语言表达题”,一是“作文”,而作文是被当作相对于前面所有试题的独立的部分被慎重对待的。新课程高考卷不同,整份试卷按照“阅读”和“表达”两部分来结构内容,作文只是“表达”的一个部分。
“表达”部分的立意不仅仅表现在上面的创意上,而主要是表现在“表达”和“运用”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来拟题,从而分出三个层次的“表达”测试。第一层次,词句的表达与辨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在语音、字形、词语(包括熟语)、标点、病句五大块上,主要是以词或句子为审视单位,辨析、修改表达过程中的问题,这类试题一般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但灵活性是很大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命题方式;第二层次,片断表达,对应考点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类试题以段或片断为单位,创设语言情境,使考生在具体语言实践中完成表达;第三层次,整篇表达,就是平时所说的“作文”,篇章表达仍然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来要求考生,但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增加了“实用类文章”,为考生文体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明确了对考生的基础性书写考查,弥补了前面淡化考查语文知识的缺陷等。
三个层次的表达要求对新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的表达不仅指作文,平时教学中要改变表达训练理念,只有全面重视学生从词句到片断到整篇的表达,才是真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三个层面的表达要求也为高考命题提供了更大的拟题空间,命题者完全可以突破以往的理念,根据新课程考纲精神,拟制出更加切中教学实际的鲜活的表达测试题来。
三、对浙江省新课程高考语文学科备考的建议
(一)省编《教学指导意见》应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教育厅文件明确规定:省编《教学指导意见》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省编《教学指导意见》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浙江省化,在各级新课程培训中都十分强调。因此高考命题时一定会把省编《教学指导意见》作为基本依据。
(二)正确处理好稳定和创新的关系
2009年,我省将迎来第一届新课程考生,高考题的命制肯定会作比较大的改革。在备考的指导思想上需要跟上新考纲的要求,试题结构、内容、能力要求和题型选择一般会采用符合新考纲精神的模式,但是对于新老高考内容变化不大的知识点,可能会坚持原有的命题思路。
(三)强烈关注海南模式结构试卷格局
海南卷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新课程高考的指导思想,对新课程高考的备考具有导向意义。
1.按阅读和表达的板块结构试题,体现“阅读和鉴赏”“表达和运用”的新课程理念;在必考题里加进选考题,引导中学语文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模块教学落到实处。
2.坚持言语立意,突出语文特性。增加试题材料的语文因素和意蕴。特别是阅读考查,选择比较典型的议论、说明、文学、实用类文本作为命题材料,强化题目的言语因素。同时命题时挖掘典型的人文内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底蕴。
3.必考题和选考题在能力要求上呈现层次性。必考题偏向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选考题偏向考查鉴赏评价、探究能力。对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突出运用,清晰体现难易阶梯式要求。
(四)试题会尽量提供问题情景
平时学生是在具体的语言情景中学习语文,考试也要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即使是语音、字形的题目也尽可能提供具体的言语材料。不离语言的源头活水,语文考试才是生动的。只有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考查考生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五)关注试题的时代气息
高考命题肯定会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实际,也会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平时的备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情感。
(六)体现本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体现地方特色是高考自主命题一个重要优势。继续挖掘本省的语文资源,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应该成为2009年我市备考的一个重要方向。
附2
2009年数学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原大纲教材与新课标教材变化的对比
1.新增教学内容
新课标教材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数学1(必修)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8
数学3(必修) 算法初步(含程序框图)、统计、概率 36
选修1-2 推理与证明、统计案例、复数、框图 36
选修2-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2
选修2-2 推理与证明、定积分、微积分 14
选修2-3 条件概率、统计案例 8
选修3-1(IB) 数学史选讲 18
选修4-2(IB) 矩阵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选修4_填空选做题).doc" \t "_parent )与变换 18
选修4-4(IB) 坐标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选修4_填空选做题).doc" \t "_parent )系与参数方程 18
选修4-5(IB) 不等式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选修4_填空选做题).doc" \t "_parent )选讲 18
2.删减的教学内容
原大纲教材 教学内容 课时数
选修Ⅱ 极限 12
3.部分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调整
新课标教材 教学内容 增加知识点 删减知识点
必修1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幂函数
必修2 立体几何初步 三视图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必修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3 概率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概率).doc" \t "_parent ) 几何概型
必修3 统计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统计).doc" \t "_parent ) 茎叶图
必修4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余切函数、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反三角函数
必修4 平面向量 线段定比分点、平移公式
必修5 不等式 分式不等式
选修1—1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选修2—2 导数及其应用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导数).doc" \t "_parent ) 函数的极限、极限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选修2—3 计数原理、统计案例 统计案例
4.部分教学内容要求的变化
新课标教材 教学内容 提高要求 降低要求
必修1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Venn图的应用分段函数的应用函数单调性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反函数的定义不要求,求具体函数的反函数也不要求
必修2 立体几何初步 性质定理 仅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对棱柱、正棱锥、球的性质由掌握降为不作要求;判定定理
必修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3 概率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概率).doc" \t "_parent ) 几何概型
必修3 统计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年全国新课程实验区高考数学试题(统计).doc" \t "_parent ) 随机数、茎叶图
必修4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任意角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由三个减少为两个、三角恒等式证明
必修4 平面向量 线段定比分点、平移公式
必修5 数列、不等式 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背景和应用,加强了与函数、方程的联系 解不等式
选修1-1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四种命题及其关系由理解变为了解不要求使用真值表
必修2选修1-1选修2-1 平面解析几何 不再要求“直线到直线的角”和“两条直线的夹角” ;不再要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关系作精确研究,只对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垂直)进行研究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由理解变为了解,其性质由掌握变为知道,文理有别
选修2-3 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方差 组合数两个性质
5. 同一教学内容课时的变化
原大纲教材 新课标教材
教学内容与性质 课时 教学内容与性质 课时
集合、简易逻辑(必修) 14 集合 (必修)常用逻辑用语(选修1-1 2-1) 48
函数(必修) 30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必修) 32
三角函数(必修) 46 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必修)三角恒等变换(必修)解三角形(必修) 1688
直线和圆的方程(必修) 2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 18
圆锥曲线方程(必修) 18 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2-1) 1216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9(A)(必修) 36 立体几何初步(必修)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必修2-1) 1812
不等式(必修) 22 不等式(必修)不等式选讲(必修4-5) 1618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必修) 18 计数原理(必修2-3) 14
统计(选修Ⅰ) 9 统计(必修)统计案例(选修1-2)(选修2-3) 1614
概率(选修) 12 概率(必修) 8
统计与概率(选修Ⅱ) 14 统计与概率(必修)随机变量分布列、统计案例(选修2-3) 22
研究性学习课题(选修) 12 数学探究(是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列的课程内容,参见教材目录)
研究性学习课(选修Ⅰ) 3
研究性学习课(选修Ⅱ) 6
导数(选修Ⅰ) 15 导数与其应用(选修1-1) 16
导数(选修Ⅱ) 18 导数与其应用(选修2-2) 24
二、宁夏、海南、广东三省2007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07宁夏、%20海南理.doc" \t "_parent )、2008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高考海南宁夏数学理科试卷含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9.doc" \t "_parent )年高考试题分析
1. 宁夏、海南2007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07宁夏、%20海南理.doc" \t "_parent )、2008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高考海南宁夏数学理科试卷含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9.doc" \t "_parent )年基础题涉及知识点
2007年 知识点 2008年 知识点
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 三角函数图象(理)集合(文)
2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 2 复数运算(理)双曲线性质(文)
3 三角函数的图象 3 解三角形(理)复数运算(文)
4 等差数列 4 等比数列(理)函数导数(文)
5 算法、程序框图 5 算法、程序框图(理)平面向量(文)
6 抛物线 6 不等式恒成立(理)算法、程序框图(文)
7 等差、等比数列(理)集合运算(文) 7 三角化简(理)不等式(文)
8 三视图 8 平面向量(理)等比数列(文)
9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 9 排列、组合(理)平面向量(文)
10 导数 10 定积分(理)线性规划(文)
11 统计标准差 11 抛物线(理)三角函数最值(文)
12 立体几何 12 三视图(理)线面位置关系(文)
13 双曲线 13 平面向量(理)等差数列(文)
14 函数性质(奇偶性) 14 双曲线(理)立体几何(文)
15 复数运算 15 立体几何结合体(理)椭圆(文)
16 排列、组合(理)等差数列(文) 16 统计茎叶图
2.广东省2007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07广东数学高考题(部分).doc" \t "_parent )、2008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高考广东数学理科试卷含详细解答(全word版).doc" \t "_parent )年基础题涉及知识点
2007年 知识点 2008年 知识点
1 集合与函数定义域 1 复数运算(理)集合(文)
2 复数运算 2 等差数列(理)复数运算(文)
3 三角函数性质(理)幂函数(文) 3 分层抽样(理)平面向量(文)
4 函数应用题 4 线性规划(理)等差数列(文)
5 数列(理)向量(文) 5 三视图(理)三角函数性质(文)
6 算法、程序框图与统计 6 常用逻辑用语(理)直线、圆(文)
7 实际应用题 7 导数(理)三视图(文)
8 新颖信息题(理)概率(文) 8 平面向量(理)命题关系(文)
9 概率(理)立体几何(文) 9 算法、程序框图(理)导数(文)
10 平面向量(理)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10 二项式(理)不等式(文)
11 抛物线 11 直线和圆(理)直方图(文)
12 推理与证明(理)函数、导数(文) 12 三角函数(理)线性规划(文)
13-15 13、不等式选讲(理)数列(文) 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5、几何证明选讲 13-15 13、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4、不等式选讲15、几何证明选讲
3. 宁夏、海南、广东省2007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07宁夏、%20海南理.doc" \t "_parent )、2008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高考海南宁夏数学理科试卷含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9.doc" \t "_parent )年高考卷小题中的新增内容的对照
07海南 全(特)称量词 算法程序框图 三视图 统计(标准差)
07广东 算法程序框图与统计直方图 逻辑推理
08海南 算法、程序框图 定积分 三视图 统计茎叶图
08广东 三视图 全称量词 算法、程序框图 统计分层抽样
4、宁夏、海南2007、2008年解答题涉及知识点
2007年 知识点 2008年 知识点
17 解三角形应用题 17 数列(理)解三解形(文)
18 立体几何(文理不同) 18 立体几何(文理不同)
19 解析几何+向量(文理不同) 19 随机变量分布列与方差(理)统计(文)
20 概率应用题(文理不同) 20 解析几何+向量(理)直线与圆(文)
21 函数与导数(文理不同) 21 函数+导数(文理不同)
22 a.几何证明选讲;b.坐标系与参数方程;c.不等式选讲 22 a.几何证明选讲;b.坐标系与参数方程;c.不等式选讲
坐标系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和几何证明选讲(理科三题任选一题,文科二题任选一题)
5.广东省2007、2008年解答题涉及知识点
2007年 知识点 2008年 知识点
16 解三角形(文理有差异) 16 三角函数图像+三角恒等变换
17 统计中的线性回归方程 17 随机变量分布列、期望(理)函数应用题(文)
18 解析几何 18 解析几何(理)立体几何(文)
19 立体几何+函数(理)立体几何(文) 19 函数+导数+不等式(理)概率统计(文)
20 函数+方程+不等式 20 立体几何(理)解析几何(文)
21 导数+数列+数学归纳法(文理有差异) 21 数列+方程(理)数列(文)
宁夏、海南、广东2007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07宁夏、%20海南理.doc" \t "_parent )、2008 ( file: / / / 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Rar$DI04.250\\2008高考海南宁夏数学理科试卷含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9.doc" \t "_parent )年高考数学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 突出主干
2.注重联系 加强综合
3.紧贴课改 彰显理念
4.突显新意 呈现亮点
三、对2009年高考复习备考的建议
1.复习用书的选择
内容翔实、有典型例题的精辟分析,有解题方法的归纳、设计科学合理的复习用书。
2.复习前期进度的把握,上好每节复习课
第一轮复习的进度不宜过快,要全面扎实的复习,一般来说,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应该要有一个很明显的提高。
另外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要随便遗漏或完全不讲,广东在实施新课程后的首次高考(07年高考)对新教材的考查力度是相当大的,08年高考也平稳过渡,仍然考查了众多新增内容。现在有些学校在高二把一些该讲的没讲,有可能会留下隐患。
高三复习课的课型
高三一年的教学,上好两种课型——数学解题课和测验讲评课
要使解题教学课达到优化,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程序:
审题——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帮助学生掌握题目的数形特征
探索——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寻找解题途径,逐步发现和形成一些解题规律
表述——合乎逻辑、层次分明、严谨规范、简洁明了
回顾——回过头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
讲评课
讲评过程是教师根据练习、测试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完善知识,提高能力,“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深化过程,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练习和测试卷,精心设计并上好讲评课,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概念、校正错误、查缺补漏,激发求知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落实双基,培养能力,搞好高三数学复习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讲评工作,应注意四点:
1、针对性,应选好讲评内容,精心设计讲评课
2、就题论法搞好讲评,应注意讲解一题,复习一片
3、互动性,应注意讲评方式,发挥师生的积极作用
讲评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讲评课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共同研讨知识的过程.练习讲评不仅是要帮助学生解疑纠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探索方法,培养能力。
4、激励性
讲评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讲评课上,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练习认真,取得进步的同学,以期使学生处于爱学数学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位德国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三复习备考的目标和安排
时间: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以数学六大板块知识系列复习为主,函数板块(包括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统计与概率,算法与框图,复数,选考部分。
复习目标——知识系统化,解题规范化,问题条理化
第二轮复习—突出重点
主要特点:以专题复习为形式,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重点关注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等主干知识的复习,同时重视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标:经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初步形成了高中数学的知识网络,初步掌握了高中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一个综合与提高的问题,第二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专题复习关注的重点。
第三轮复习——重点查缺补漏
主要特点:通过测试再讲评,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目标:检测前两轮复习的效果,扫除学生知识上的盲点,调整考试心态,考生找到自己的考试节奏,时刻准备走向高考战场。
数学备考复习注意事项:
1.明确复习要求做到复习与应试对路
2.夯实基础抓好核心内容的本质教学
3.强化主干知识、突出新增内容的覆盖
4.关注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6.注重一模后的备考实效
7.注重考前自主复习的指导和考前叮嘱的针对性
8.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9.注意文理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10.注重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选题、周练等
11.数学学科课标规定课时多,教学内容多,增加内容多,教材页码多,且各批次都要算分,分值高,分差大;望各校能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年级的周课时数,以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
附3
2009年英语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英语学科新高考教学的特点
2009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将对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自选模块的开设与高考听力测试的恢复真正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尤其在语言技能的维度上,听力的加试显然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听力测试每年有两次机会,考生选取其中一次成绩,记入总分。测试的题型和难度就是全国英语考试(PETS)二级水平的测试题,分值30分,考试时间30分钟。另外,书面考试分值120分,考试时间仍然120分钟,可见题量肯定有所增加,试题结构自然有所变化。报考一类考试科目的考生,还要增加“自选模块”(即选修IB的第8、9模块)的考试。因此,新高考方案为高中英语教师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
当然,恢复听力测试也在同时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必须为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提供播放设施、技术、音像资料等方面的支持。为此,在相关硬件建设方面,薄弱学校应及早考虑,早做准备;同时,也需要对英语自选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设置、日常英语学科教学评价方式、晨读(或晚读)的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其次,选修课的开设与听力的恢复更是对教师的现有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师不仅需要研究阅读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说写教学以及近年高考试题,更需要研究听的有效教学与PETS二级听力试题;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必修课内容的教学,更需要研究选修课内容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研究传统意义上的高考试题,更需要研究基于选修课内容的开放性试题与综合性试题;教学不仅需要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更需要进一步充实与学科相关的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再则,对学生学习来说,恢复听力测试以及加试自选综合更是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全、更高的要求。
二、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对策
在认真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下面着重从两个阶段的备考角度谈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策。
第一阶段:听力和选修8—9模块教学
1.听力教学策略
1)高度重视,完善设施,确保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听力测试分值为30分,占总分的1/5。为此,各学校务必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听力,把听力教学作为日常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早采取措施,制定计划。再则,应进一步完善听力教学所必需的相关设施和设备,为日常听力教学及高考听力测试的顺利实施提供硬件保障。为此,建议各校要抓紧抓好以下两件事情:一是为每个英语教师配备好录音机,以便进行日常听力训练;二是各校应进一步完善广播系统,以保证听力测试的效果。
2)配备资料,进行强化训练。因高三学生在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参加听力测试,且听力部分所占比分较大。为此,各普通高中应尽快进行听力强化训练,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并配备与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测试相关的训练资料、音像资料,以保证听力训练日常化、定期化。有条件学校也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听力课进行专项训练。
2.选修8—9模块教学策略
各校根据实际,灵活安排选修内容。到高二下为止,高二学生已修完模块7的全部内容,且选修8与选修9为IB顺序选修,因此,高三上学期各校可把英语选修I B中的模块8作为常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而选修9模块则可在学习选修8模块的的基础上,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安排选修课或者将选修9中的有关单元内容整合在平常的高三语篇复习中,作为泛读材料进行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第二阶段:全面复习备考
策略一:精讲精练
复习课的“精讲”就是对重点、难点进行精当、严密、透彻的讲授,它既包括“讲”的内容,又含“讲”的质量。在“讲”过程中,教师要将高考常考的词汇、语法项目、语言知识点系统归纳起来讲,“画龙点睛,点到为止”;要讲练结合。“精练”就是要针对精讲的知识,有取舍地选择作业,在课堂上做更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及时讲评。
策略二:限时训练,即时讲评
高三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十分大,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尚可挤时间,而对于程度差的学生往往A、B、C、D乱猜。因此,教师应该在复习过程中按高考题型分类,每周穿插2节限时专项训练课,当堂完成,当场讲评。这样既可及时了解并纠正学生共性的错误,又可以使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兴趣也会骤增。
策略三:联想推理,总结归纳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针对一些语言知识、语法知识的复习,可以采用联想推理法或总结归纳法。词汇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极为关键。例如:从student一词入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串联式”地联想推理,构建相关词汇网络体系。
student → primary school → middle school → college → university → institute

teachers → professors → (tutors)

students → pupils → graduates → postgraduates

degrees → Bachelor’s → Master’s → Doctor’s

examinations → quiz → test → papers
↓ ↓
courses → subjects → lectures results
↓ ↓ ↓
scholarship homework cheat ← mark
又如pick up短语的复习,我们可以选取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题或诊断模拟卷中的一些句子加以归纳,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1) My friend knows where he can pick up a good used car at a reasonable price.
(’08金华十校, 13) 无意买到;偶然买到
2) Bad habits are easily picked up while good ones are hard to develop.
(潍坊3月) 染上;得到
3) Kathy picked up a lot of Spanish by playing with the native boys and girls.
(’05安 徽, 24) (非正规地)学会/学到
4) She picked up 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 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 .
(’06福建, 28) (非正规地)学会/学到
5) At the next corner the bus stopped and picked up three people. 接(某人)上车
6) After staying in hospital for long, the patient was advised to go to the seaside to pick up his health. (成都诊断二)(身体)逐渐恢复
7) At present the hotel is almost empty, but I’m sure things will start to pick up in the spring.
(’07杭州) 好转;改善
8) We picked up signals for help from the burning plane. 收听到;接收到
总结归纳法不仅适用于语言知识的复习教学,而且还适合于语言技能的训练。例如:
针对完形填空题,答题技巧可归纳为“三遍阅读法”,即:第一遍“整体阅读,(重点)了解大意”,第二遍“边读边选,(感受)一见钟情”,第三遍“通读全文,(确认)合情合理”。
针对短文改错题,教师在分析该题命题特点和考查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考虑得更周到,训练更有效,归纳出以下七句口诀:动词形和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代词格要细领悟,介词短语需关注,习惯用法要记住,冠词和连词常光顾,“规范”两字须铭记。
针对书面表达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妨介绍基本的写作步骤:“审—列—写—查”。“审”就是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文体,时态,人称等);“列”就是找出要点,列出提纲;“写”就是组织要点,撰写成文;“查”就是细查润色,确保流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不同的境界:第一境界是“全”,即根据题目的要求,短文要点内容要齐全,力求要点的完整性,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境界是“对”,即行文语言的准确性,包括单词拼写和语句结构。第三境界是“美”,这应该是书面表达的最高境界,它不但要求要点的完整性和行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要求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策略四:技能提高训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纵观历年高考英语试题,读和写的技能的考查比例相当高,考题已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向发展。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方面多下工夫。
就阅读理解而言,它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反映。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篇幅、段落和关联词入手,抓住文章的要点,理清细节问题、主旨大意、客观陈述、作者的主观意见等。提醒学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是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基本规律: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提出或归纳某一要点或中心。
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善于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例如:读应用文或记叙文时,可以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阅读,多注意细节。而读议论文时,必须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注意区别哪些是主要论点或主题句,哪些是论据或阐述。
做任务型阅读题时,仔细阅读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对每题所提出的要求要看清楚,注意其特点。快速阅读各选项,抓住有效信息,先确定容易的,逐步缩小对比范围。
策略五:营造和谐氛围
英语教学的和谐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本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四个和谐”,即:教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谐,教学内容和学生智力和谐,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谐,教师情感投入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思维素质,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课前的认真备课和精心预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适时把握教学策略,关注师生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轻松课堂环境。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创造出来,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策略六:调整评价方式
调整评价方式,保证测评方式与新高考同步。及时调整日常英语教学测评方式,一是听力测试要及时跟进,在平常的期中测试、期术测试或单元考试、模块考试中增加听力测试的内容;二是从高一、高二起增加对语篇开放性、综合性测试的内容,提高学生对这类题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关注对选修课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后作业、选修课的考试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三、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教学建议
本阶段教学中,着重处理好听力教学和选修8—9模块教学,以足够的心理和底气迎接9月13日的首次听力考试和为自选模块的考试打下坚定的基础。
1、听力教学建议
(1)加强对听力教学及听力测试的研究。近阶段,各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把研究听力教材内容的处理、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英语学科的教研重点。
(2)充分认识听力教学中听的基本技能目标:听大意和主题、抓关键词、预测下文内容、确定事物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判断语段深层含义、评价所听内容、听并执行指示语以及排除口音和背景音等干扰等等,并将以上目标自觉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3)在听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听力策略的指导、训练与体验,逐步形成听力理解能力和听力策略。
(4)避免“放音一做题一对答案”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听前活动(情景介绍、看图讨论、问题讨论、学习生词、理解话题等)一听时活动(听主题大意、判断真伪、边听边做笔记、选择、填空、简答、连线配对、画图、判断、补全信息等)一听后活动(问题讨论、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或续写、根据笔记写出梗概、根据所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等,把听与说、写等语言表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对听力材料的难度作适当调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逐步完全,由单项听到综合听,使学生逐步适应。在备课过程中充分预设听力材料中的难点,通过将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改编成听写填空(挖空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提问、填写表格等形式降低难度;或者在听时进行分块处理、分段处理甚至分句处理来降低难度。
(6)听力训练与平时的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多得到听的机会,以弥补由于缺乏英语环境而造成的英语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为此,除了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解释英语外,教师须尽可能用英语进行课文整体教学,将听、说、。读、写贯穿着整个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听力水平。
(7)抓好常规听写。听写是训练听力能力的一种好手段,学生既要能听懂又要能用文字记录下来,就必需要具备听力、拼写、词汇和句型结构等技能与知识。听写的方式可以是听写词语(组),也可以是填词,写句子、段落或课文改写、缩写等。书面表达的参考答案也可以作为听写的形式。
(8)听力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辨音练习阶段;②不需要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③需要短暂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④需要较长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为此,教师应分阶段按不同要求训练学生,明确目标,内容的难度由浅入深,语速由慢到快,针对各阶段的目标和侧重点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2、选修8—9模块教学建议
(1)因自选模块(选修8、选修9)的测试重点在测试考生的研究型能力,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测试题型将主要采用主观性、开放性、综合性题型。为此,在选修课过程中,一是要关注此类题型的练习,训练可参考广东省高考中的语法填空、山东省的阅读表达、湖南省的阅读短文简要回答问题等题型;二是在平常的学习中重视教师布置的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内容,抓住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尽可能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事情;三是关注与选修教材中各单元话题相关的一些语篇的阅读、学习与拓展。
(2)1—6模块的教学重点在于基础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7—9模块的教学重点则在于为高考做准备,这既是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专项训练及突破的过程。因此,这一阶段应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为总体目标。由此,每单元的课时及课型设计可主要为:阅读课词汇语法课、复习及听说课、专题写作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单元测试或讲评课。
(3)通读全书,善于结合实际需要,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第二阶段教学建议
本阶段侧重作好全面备考工作,真正进入考前的全面复习教学工作,迎接新一轮的高考。
1. 在复习中巩固词汇记忆
  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后的知识更便于记忆。复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将机械记忆转化为意义记忆,把记忆内容简要化、图像化、表格化常常是有效的方法。例如词汇记忆是高考英语的重要内容,没有词汇知识基础,语言运用能力就是无源之水,因此。词汇复习要采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策略。例如:“一……就……”的多种英语表达:as soon as..., hardly…when…, no sooner…than…, the moment(minute)…, instantly…, immediately…, 相互进行句子转换。这样,学生既可以熟练掌握“一……就……”的丰富多彩英语表达,也自然运用了倒装句的形式,而且对部分一词多用词的了解掌握。短文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在篇章理解中记忆单词、短语和句型;背诵的过程就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过程,对口语交流和写作直接有效,真正做到说时“言之有物”,写时“落笔生花”!
2. 在复习中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本身是有系统的。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区别哪些是主干知识,哪些是围绕某一主干知识点建立起来的整体和系统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分析,不但简化了记忆、有利于记忆和知识的提取,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不过,高考复习中基础知识的复习应是“画龙点睛”式地有效梳理归纳,切忌面面俱到,细细讲解。例如在复习从句和非谓语动词时,采取对比练习(见以下短文),不仅可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The man who was lying in bed is Bob. He was reading a book which was borrowed from his friend. Two men who were wearing masks climbed in from the window. The window which were broken was in the kitchen.
  After they entered the house,they went into the living room. As Bob heard the noise,he couldn’t continue reading. Although he was frightened,he decided to go downstairs. He walked quietly,and looked rather nervous. Suddenly they heard a voice behind them. “What’s up ” someone shouted. As the two thieves were disturbed by the voice,they dropped the torch and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ob turned on the light. When the room was seen in bright,it was as still as what it used to be. If they were not frightened,the thieves must have stolen something in the house.
  Rewrite the story using participle:
  The man lying in bed is Bob. He was reading a book borrowed from his friend. Two men wearing masks climbed in from the window. The window broken was in the kitchen.
  After entering the house, they went into the living room. Hearing the noise, he couldn’t continue reading.
  Being frightened, he decided to go downstairs. He walked quietly, looking rather nervous. Suddenly they heard a voice behind them. “What’s up ” someone shouted. Disturbed by the voice, the thieves dropped the torch and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ob turned on the light. Seen in bright, the room was as still as what it used to be. If not frightened, the thieves must have stolen something in the house.
3. 在复习中强化语用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也只有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运用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此外,通过复习还可以培养记忆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梳理比较能力、理解概括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复习时态时,可以设计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感悟时态的综合性。下面这则书面表达涉及到六种不同的时态。
  请你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介绍“神舟五号”的情况,并浅谈它的意义,注意动词时态的表达。
  情景提示:发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 21小时后返回。 杨利伟在飞行前曾经进行5年的训练。
  注意:1)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2)词数不少于100。
One possible version:
  On October 15, 2003, China launched it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with Yang Liwei aboard. Many News Agencies reported at that time that the rocket would move around the earth for about 21 hours before returning. 21 hours later, the spaceship safely returned to the earth, and thus China became the third country to put a man into orbit. Before Yang went into space, he had experienced 5 years’ hard training. You can see many pictures that show he was training. It is his hard training and courage that lead to his success. 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ur space technology, so he has become our national hero.
4. 在复习中渗透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引导学生科学记忆,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很有必要,以其提高记忆效率。教师可以介绍以下记忆方法:循环记忆、归纳记忆、对比记忆、构词记忆等等。
总之,高三备考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虽然时间短,任务重,但是只要我们
领会有效理念、明确复习任务、讲究复习策略,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和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就能够真正提高高考复习教学有效性。
附4
2009年物理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新高考与往年高考在考试范围的变化
2009年开始实行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关于高考命题范围:
语文、数学(文科/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综合考试内容,理科为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内容,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即《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
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物理选修ⅠB模块即《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1-2》
2009年物理高考内容与2008年高考内容相比新增加了“简单的逻辑电路”、“传感器”两块内容,删掉了电磁波整章内容和有关动量守恒的主要内容,只保留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 IB模块在原热学的基础上新增加“气体”这一章。《教学指导意见》中对气态方程的运用要求较高,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大纲并不是针对某一教材来设置,教材中有些内容如“开普勒定律”,在200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课标实验版)中没有出现,2009年的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课标实验版)可能要到3月份才出台,4月份浙江可能在全省举行一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在此之前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可将200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课标实验版)进行分析,结合《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2009年高考方案,把握好新高考的考试范围,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教学指导意见》明确不考的章节如“电磁波”、“动量守恒定律”、“相对论”等可以只做简单回顾甚至略去。但对《教学指导意见》和大纲都要求的内容,不要太拘泥于《教学指导意见》的细化要求,如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应通过实例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对过程的分析和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建模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变化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考试观的核心内容。中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同样,新考试观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考查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现实的能力。
对理科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操作技能上。物理学科命题要求注重“合理解释实验现象、提出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提炼物理模型、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些能力考核目标,高考的命题技术和评价技术将会不断地完善提高。而“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则是新高考的命题方向。
2009年开始实行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关于高考命题中指出:命题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旨,以准确、规范、科学、公平为目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辨证关系,体现能力立意,确保质量。
《考试大纲》中对命题的要求 :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历年来的全国高考试卷和上海的高考试卷相对成熟,对浙江的自主命题应该有一定的启示,新高考命题应有可能在全国高考试卷的命题形式、命题思想及难度要求上进行模仿、继承和创新,值得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加以分析研究。同时我们还应该研究近几年实施新高考的省份的高考自主命题,从高考模式来看,山东省的高考模式与浙江省的模式最为相近(考试的范围不同,浙江把3-4、3-5列为必考,山东则是3-3、3-4、3-5均为选考)。2008年全国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情景设置比较经典,着重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难度适宜。试卷考点内容分布合理,着力考查了运用 “力与运动观点”、 “守恒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对物理建模、估算、分析与推理等能力的考核,物理味很浓。实验题也有一定的命题导向,计算题难度设置合理,考查了审题能力、几何论证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从相应的2008年高考试题中可看出一些趋向:
1、高考试题难度基本上保持稳定。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注重了物理模型的构建,重视物理情景的设置,突出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结合,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对于提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力度有所加强,如图像、图表、数据列表形式的题目的比重逐年增加;
3、突出对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和信息题的比重会加大。
分析近几年的试卷,可以看出新课程物理高考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凸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体现高考改革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与推动作用;
(2)继续加大考查能力力度,命题设计将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
(3)重视考查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4)强调人文关怀,较好地处理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考查的关系;
(5)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6)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
(7)实验试题强调设计和探究能力,实验题命题重视课本上的实验,但不是简单地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而是对原实验给予改造、改进和创新,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这个是近年重点考查对象,与课程改革趋势强调实验创新能力、实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方法能力是一致的。
【样例1】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山东卷)解析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山东卷),依据《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教材,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密切联系考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综合考查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的同时,注重了对考生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1、 立足基础,凸显选择的公平性
试题在内容上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例如,第16题以考生熟知的经典静力学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第17、20题立足于考查考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功、交流电、直流电、有效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
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利于提高考生的综合素养
试题情境设计注重加强物理与生活、现代社会的联系,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问题的能力。许多试题情境和设问角度,新颖独到,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如第24题,以设计“2008”奥运年轨道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圆周和平抛运动等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基础典型而又鲜活生动,与奥运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试卷的第19题以抗震救灾中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设问起点低、入手易,又不失灵活性与区分度,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3、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与物理学有关的新鲜事物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也是新课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理念的体现,更是终身学习的要求。试卷的第18题以我国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成功发射的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为背景,取材新颖,体现了时代性,对这个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试卷的第23题以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巨磁电阻”的发现为背景引出磁阻效应,旨在引导考生关注当今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这些题目的背景来源于物理学的发展前沿,要求考生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关注科技的发展,关注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注重实验探究、创新和迁移能力的考查
试卷的第23题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新和迁移能力。此题与“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这三个必考实验相关,涉及安培表的内接和外接、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接法、电路设计和仪器仪表的选择、利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等重要内容,是在原来实验基础上的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
试题选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个环节设问,考生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实验探究环节,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第(3)步设问的设置注重开放性、探究性,体现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第(4)步设问则运用上述情境合理延伸,从图1变化到具有对称性的图3,要求考生开放作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深入考查考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总的来看,2008年山东省的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对考生五种基本能力的考查。命题者通过试卷中的三个减少、三个提高即:①适当减少文字量和设问个数,提高对思维层次和品质的要求;②适当减少繁杂运算量,提高对数理结合思想、物理模型构建能力的要求;③适当减少考生熟知信息、题型的给予,提高对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新情境、新问题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1、关注主干知识,注重物理核心思维方法
从高考命题分值分配和考题分布来看,主干知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偏难怪题很少出现,考查的都是物理的核心思维方法,比如,化难为易的方法,分解法、整体法和隔离法,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与高考对思维能力要求接轨。
2、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进行解题思维规范化训练,提高复习效率。精心组编试题,通过定时训练、及时评讲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切实有效地提高应变能力。让学生通过训练,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突出模块间综合,进行系统化训练
新课标的编写按模块划分,但在高考试卷中,作为必考内容,很多命题会涉及到多个模块的综合,由于在学习时是分模块进行的,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注意加强各章的联系,把各个独立的知识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和网络,用大量例题来代替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和训练是低效的。要进行足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对于力学综合、电学综合和力电综合给于充分的重视和系统化的训练。由于涉及到模块间的综合命题,所以组合式命题在高考试卷中大量出现,试题的题干内容比较长,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操作规范化训练,注意解题的切入点、关键点、转折点。
4、探索新课标下的教学新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考形式稳中有变的形势下,将接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合理融合,取长补短,逐步过渡,这样才能既不影响课堂效率,又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也才能与目前的高考命题接轨。
既要保持原来成功的复习方法,也必须了解新课程的一些理念,使我们的高三备考教学扎实有效,与高考改革同步进行。新课标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多年积累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备考方法,新课标实施过程中,仍然非常有效。由于高考命题的平稳过度,传统的命题仍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探究性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但不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大量出现。
5、关注课程理念,适应高考演变趋势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作为一种导向,很多命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即便是非课标区,考虑到向新课标的过度,也在试卷中较多的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多数命题以生产、生活和科技为背景,如2008年全国有4份高考试卷中出现“嫦娥一号”为背景的试题,但考查的内容仍是是对学科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大多数所谓的“热点”问题,只是提供了设计题目的背景素材而已,我们没必要化太多精力追赶热点。但我们需要关注试题中新出现的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如2008北京理综的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评价题:
【样例2】(2008北京理综)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当=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在物理学科的备考复习中,应以高考方案和高考大纲及《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审题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的培养。
附5
2009年化学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新高考方案中的化学学科的地位
面对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与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相比,不难发现,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新方案对化学学科的影响和冲击相对较小。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在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成绩基础上,按语、数、外总分划线录取,相对弱化了其他科目的作用,化学学科的地位在高考中的作用有所下降。而浙江省将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层选拔第一类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第二类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第三类为高职高专院校。
第一、二类的招生中化学学科在高考中的作用没有大的变化。而为了充分引导学生重视技术课程的学习,同时为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三类考生将不设文综、理综考试。文综、理综所对应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任务,则由高中会考和学校考试承担。由于第三类的院校招生不设综合学科的考试,从高二上学期化学会考结束后,相关学生将可以不选修化学了,因此,如果是生源欠佳的高中学校,学生报考第三类院校比较多,会出现学生不重视化学等综合学科学习的情况,而化学等综合学科教师也会出现“没课上”的情况。高中生源较优的学校,报考第一、二类或兼报第二类的学生较多,对化学等综合学科的影响相对较小。报考第一类学生在ⅠB模块选修中选化学的学生较多,因而化学在高考中的作用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
二、新旧教材的比较及应对策略
1、编排体系
旧教材以元素化合物为主线,以元素周期表为体系,掺插基本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但对物质的研究方法上显得有些呆板,学生活动与探究不足。
新教材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注重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重视能力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其不足是知识散乱,缺乏体系。
对策;在高三复习中应根据新教材内容分散的特点进行归纳整合。要穿点成线,织线为网,总结规律,形成体系,减少重复,以提高复习效率。
2、知识内容
(1)被删除的老教材内容
⑴无机非金属材料;
⑵ 硅酸盐工业;
⑶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⑷碳族元素;
⑸磷;
⑹铵盐;
⑺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⑻金属的冶炼;
⑼石油的分馏;
⑽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⑾合成材料;
⑿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⒀金属晶体;
⒁胶体的渗析、电泳、凝聚;
⒂氧族元素;
(2)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⑴含硅物质和信息材料;
⑵铜;
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⑷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⑸化学学科的人类文明;
⑹有机物的发展和应用;
⑺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⑻核酸。
对策:熟读《课程标准》,细研《学科指导意见》,把握复习范围、深度、广度,却不可新旧内容全复习,“穿新鞋走老路”,增加学生负担。
3、化学实验
(1)被删除的老教材内容
⑴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⑵制取氧化铜;
⑶红砖中氧化铁的检验;
⑷明矾的检验;
……
(2)新教材增加的内容
⑴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⑵用纸上层析法分铁离子铜离子;
⑶牙膏和火柴头中成分的检验;
⑷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⑸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⑹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测定;
⑺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⑻阿司匹林的合成……
对策;注重新增实验,注重实验方法的研究。
三.2007年高考化学大纲与《化学总复习导引》的比较
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基础教育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编写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总复习导引》,本人认为其作用就是《化学高考导引》。它是我们高考复习的指导,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
1.新增内容或提高的要求
⑴核素的的含意
⑵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⑶建立电子得失思想,会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⑷了解焓变,热值,熵变。焓变与键能的关系。会用焓变熵变判断反应方向。
⑸理解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⑹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撞碰等概念。
⑺知道分步电离及与电离平衡的关系。
⑻知道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几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⑼知道沉淀溶解平衡。
⑽认识化学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⑾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⑿认识有关反应机理,能解释有关反应历程。
⒀了解石油化工中的重要加工方法(如分馏,裂化,裂解等)。
⒁认识酶的催化特点和核酸在生命中的作用。
⒂体验应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认识物质探究的方法。
⒃学习定量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⒄理解守恒定律的含义。
⒅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有关简单计算及利用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
2.未提及或不要求的内容
⑴极性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⑵金属晶体
⑶中和热的概念
⑷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⑸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⑹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⑺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⑻初步了解化肥的性质
⑼初步了解生活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⑽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一些不同提法
⑴结构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及大于是18号部分典型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⑵初步学会测定某些反应速率的方法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⑶以合成氨和制硫酸为例应用速率和平衡确定工业生产的条件。
⑷认识常见无机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总复习导引》具有引导性,方向性,我们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深度,把准方向。
四.从新课改先行省看高考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和江苏省课程改革走在我省之前,他们的高考对我省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研究五省高考试题有利指导我们的高考复习教学。分析五高考试题不难看出有以下共性;(一)考试题型,考查知识,试题难度等基本稳定。(二)体现新课改精神和知识内容。(三)选修课考查与必考内容联系紧密。从题型看是单一填空或是选择加填空。
五.对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1.关于课堂教学
(一)以新教法应对新高考,忌“新瓶装旧酒”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考试大纲,必须有新的教法与之适应,而绝不能新教材老教法。
09年高考复习,要大胆地摒弃新教材所删掉的,学科指导意见不要求的内容,要把新增内容复习到位(要有相应的练习为载体)。在教法上要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以新的高度整合知识结构,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
有些老师认为课本仍是主要的复习资料,按教材顺序复习方可保无虑。这种认识是不够深入的。由于(1)教材的编写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知识体系性不强;(2)各种版本有较大区别,存在有争议的和难以把握的知识;(3)必修和选修ⅠA、ⅠB的知识是螺旋型上升,知识重复多。所以,教师应以《学科指导意见》为纲要,从高考的角度,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出知识体系,以提高课堂效率。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而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三)以新的姿态处理讲练关系,忌盲目练习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有的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满堂灌,作业满天飞,用题海把学生训练成解题和应试的机器。出现了多讲多练甚至乱讲乱练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大纲》,《标准》《导引》的基础上精心备课,精编习题,做到精选、精讲、精练 。
2.关于选修ⅠB模块
在高三的复习中,由于第一类院校的招生中,要求考查自选模块,对于这部分学生,在高三复习中,必考与选考内容复习是否采取同步?有的学校采取穿插在必考内容复习中同步讲解,这样可能有违课改精神,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学校计划在必考内容复习结束后,安排选修学生的高考复习,做到适时有针对。我们认为第二种做法可能更适合普通高中开展有效的高考复习。
总之,在高考复习中要以教材为“基石”——打好基础,要以学科指导意见为“尺度”——把握深浅,以复习导引及以后的考试说明为“指南”——认准方向。
附6
2009年生物学科高考备考建议
一、新老高考内容的变化:
1.删减的内容
三个必修模块与原必修教材比较删减的内容主要有: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三大物质代谢、DNA的粗提取实验、植物矿质营养、动物行为调节、生殖的种类、个体发育、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类型。
选修3(IA)模块与原选修教材比较删减的内容主要有:
C3、C4植物、生物固氮,微生物部分。
2.新增的内容
必修一: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协助扩散
6.细胞的凋亡
实验:
7.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8.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必修二:
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2.萨顿的假说
3.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4.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5.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6.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7.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实验:
8.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9.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必修三: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激素调节的发现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实验:
7.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8.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9.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二 、新高考的试题特征和趋势(根据08年新课程四省区高考试题分析)
(一)新高考的试题特征
08年新课程四省区I类(基础)考查内容
广东 山东 宁夏 海南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周期
细胞的无丝分裂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人类遗传病 ● ●
其他植物激素 ● ● ●
人脑的高级功能 ● ● ●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种群的特征 ● ● ●
群落的结构特征 ●
群落的演替 ●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人口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 ● ● ●
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扩大覆盖面
考查学科主干内容、尽量覆盖较多的学科知识一直是理综测试命题的努力方向。两套试卷的必做题主要考查了以下内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进化,植物和动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
关于I类内容的考查,重点是关注与健康、生产、生态密切相关的内容。
2.情景新颖,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
2007新课程高考4省区生物试题 :
广东生物卷第38题对动物脑组织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过程进行研究;
海南生物卷第16(Ⅱ)题要求根据昆虫危害树木的实际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山东理综卷第26题探究小麦矮秆性状出现的原因,第27题要求探究端粒酶与癌变的关系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宁夏理综卷第28(Ⅱ)题则要求对同一品种种植在两块土地上产量差异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写出值得研究的课题。
3.命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了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山东卷除第5题外,宁夏卷除第1、5、37、38题外,其余试题的情景都源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的“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基本理念 。
试题情景来源于生活、生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