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
籼性杂交水稻和青蒿素;
“双百”方针
【学习难点】 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19641966东方红一号1999杨利伟翟志刚袁隆平屠呦呦【知识提纲】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科学家①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元勋②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说: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攻坚克难、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团结合作、锐意进取的精神。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二)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杨利伟(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一)杂交水稻1、成就: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二)青蒿素1、成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领奖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主席题词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红岩》、《青春之歌》《茶馆》《东方红》《林则徐》、《英雄儿女》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疑难探究】(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197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图三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5)请写出两名为材料所述科技成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作用?
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杨利伟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等。(言之有理即可)“两弹”的成功研制航天技术杂交水稻技术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2.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
3.我国导弹核武器研制的成功及其发展
4.我国核武器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1.导弹核武器研究推动航天技术进步和航天事业发展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
3.我国航天试验飞船的四次成功发射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及其意义1.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培育成功
2.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3.新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小面积试验成功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堂小结】一、单项选择题1.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回顾历史,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东方红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DB【课堂训练】3. 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
A. 嫦娥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4. 如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40多年前,我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东方魔稻”就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王进喜 D. 焦裕禄CB
5. 右图是翟志刚在太空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精彩瞬间。翟志刚所乘坐的飞船是( )
A. 神舟一号飞船
B. 神舟五号飞船
C. 神舟七号飞船
D. 神舟八号飞船C6. 《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 李四光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7.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呈现出( )
①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②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 ③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④万马齐喑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BA8. 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
①“两弹一星” 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侯氏制碱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会馆的主题为“中国种子”,旨在向全世界宣传杂交水
稻。下列最适合担任该会馆形象大使的是( )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袁隆平AD10. 某校八年级(2)班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技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乒乓外交” D. “两弹一星”
11. 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
①邓稼先 ②钱学森 ③王进喜 ④杨利伟 ⑤李四光
A. ①② B. ①⑤
C. ②④ D. ③④DA12.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见右图)。这主要是因为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
_____。横线处应填( )
A. 青蒿素 B. 青链霉素
C. 罗红霉素 D. 红霉素
13. 有一个二维码,其词条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等。据此判断该二维码可能与下列哪一图片有关?( )
AC14 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的干扰下,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有(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下列哪一组作品反映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面貌?( )
A. 《红岩》《东方红》
B. 《大决战》《平凡的世界》
C. 《茶馆》《丝路花雨》
D. 《林则徐》《哥达巴赫猜想》
DB二、材料解析题
16.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在田间工作的这位科学家是谁?
(2)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因为这项重大贡献,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是什么?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