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31 23: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7张PPT。第一单元 中外小说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主题1:《红楼梦》名句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4.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5.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6.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7.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8.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9.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0.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主题2:平等
1.我想我们应该像“世外桃源”的人们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好还是坏,是丑还是美,平等,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平等地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嘲笑,没有自私,更没有歧视……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平等地对待他人,让别人也那样尊重自己,平等地对待自己和每一个人……
2.“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在18世纪喊得石破天惊,划开了中世纪欧洲阴沉的夜幕。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等大批思想巨擘呼吁众生平等,给了很多人平等的权利。从此,多少革命志士为了这个追求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1世纪的今天,我们崇尚人人平等,可是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人凭借家世、地位、金钱等就自命不凡,自以为高人一等,就践踏别人的尊严。枉凝眉
——《红楼梦》主题曲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像一株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泪洒红楼
——与林黛玉的对话既生玉,何生钗?不想如今来了个宝钗姐姐,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人都谓你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比不上她。你悒郁不忿,而宝姐姐却浑然不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缘分早已定在三生石,你注定只能枉凝眉。
两朵宫制堆纱的假花送你,你毫不稀罕地扔在一边,还说是先送了别人挑剩下来的给你,管事的周瑞家的不敢言语一声。宝姐姐小恙梨香院,宝哥哥与你同时探望,你的谈笑和醋意让冬天梨香院的夜晚更添风情!痛失亲母没多久的你,还没有在荣国府熬过残冬,亲父如海又撒手离你而去。就像宝哥哥说的:“了不得,想来这几日她不知哭得怎么样呢?”有几个人能够感觉你的凄苦?唯有宝玉了。至此你可以长住金陵,只可惜寄人篱下,从今孤苦飘零,凄凉无穷无尽。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首《世外仙源》让元妃刮目相看,替宝玉写的那首《杏帘在望》更让元妃以为宝玉果然进益了。你的才情在大观园初露锋芒。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你表达爱情的方式,往往也只是试探性的猜疑和有意的争吵,处处显示为挂着泪痕的爱,这也许是你和宝哥哥最为幸福与欢乐的时光了。一段耗子精的故事引得你开怀而笑,莺啼燕语。我想那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还是来形容你一人。《西厢记》的妙词,《牡丹亭》的艳曲,使你百感交集。在梨香院的墙角边,墙内的女孩子在演习着戏文。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你听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听着听着,你不觉心痛神驰,珠泪滚滚。像你如此凄哀的忧伤,让我心里觉得是一种窒息的痛!春天的潇湘馆,翠竹婷婷。春风吹拂着纱窗,鹦鹉在脚架上凝望着你,所有的蜜意幽情不及你在床上伸的一个懒腰。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哥哥站在窗外被你的柔情牵引。他对着紫鹃妹妹说了一句:“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多么旖旎的爱恋风光!怡红院被拒之门外,你悲戚呜咽,却不知只是晴雯丫头的一场气,可不知是你,谁又知门外敲门是何人?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你可知道?你一段忧伤的《葬花吟》,让天下多少才子佳人断肠?……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是怎样一种绝望凄伤的哀音?你那样忧愁地把自己困在潇湘馆,再伤,再痛,也只能把落花来埋葬了。
死了金钏,宝哥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你哭红了双眼,婉转地劝着他从此都改了罢。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你以《咏菊》《问菊》《菊梦》三首魁夺菊花诗。秋天的夜晚,在下着雨,雨滴竹梢,更觉凄凉。充满幽怨与诗情的你怎耐寂寞,一阕《秋窗风雨夕》吟罢,已教泪洒窗纱湿。聪慧的紫鹃永远是你贴心的知己和姐妹,她不忍心看着你这样一直消瘦下去。于是,她假说你要回苏州了,永远不会回来了,试探了宝哥哥。宝哥哥信以为真,闹得天翻地覆,你方知宝玉心中的确有你。慈祥的薛姨妈一直像母亲那样爱抚着你,但是到最后,她也只能自私地信奉和维护“金玉良缘”,促成你泪尽而逝。残花飘零,凄风苦雨,忧伤的《五美吟》让你感叹自古红颜总是薄命。思家的心情那样强烈,苏州城外的百花州里,柳絮飘零,一团团逐队成逑。桃花桃叶乱纷纷,你由胭脂想到了桃花,想到了人泪。唱出了这样哀婉的歌:“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这是你在令人窒息的生活中的忧伤的心声,又是苦闷重压下向往春天的深重的感慨。凸碧堂的笛声悠扬凄清地飘来,感染了凹晶馆边站立着的你和湘云。“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让槛外人妙玉叹息深深。潇湘馆黄昏人静,你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着自己双亲早逝,与宝哥哥尚未放定。幽怨入梦被魇住,噩梦醒来惊动了窗外幽竹上的露水。你第一次吐了红,多愁多病的身怎禁得起你长久的忧虑!杯弓蛇影,你也太多疑了,就为了一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哥哥,你竟然绝食。就在你虚弱得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之时,宝哥哥的亲事却放定了。没有了你,她也不活的外祖母促成了“金玉良缘”。通灵宝玉的遗失,加速了“金玉良缘”的促成,元妃姐姐的病逝更让大观园增添愁楚,宝哥哥因失玉变得疯癫。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凤姐姐瞒天过海,却没有想到还是让你知道了宝哥哥定了亲,傻大姐告诉了你。沁芳桥葬花之处此时何等凄清,你跌撞着跑到怡红院和宝哥哥一起嘻嘻地傻笑着。回到潇湘馆吐了一地的红,奄奄一息。
那块题着你痴情之诗的旧帕被炉火焚烧,断了情,死了心。潇湘馆竹影惨淡,院门虚掩,寂静无声。只有紫鹃恨恨地叹息着:“天下男子之心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断线的珍珠洒落在紫鹃令人痛心的脸颊,她已哽咽得哭不出声。孀居的李纨叹道:“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唯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宝姐姐出闺完成了大礼。而我只在想着宝玉的那句:“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你本是天上的绛珠仙子,终究要回到离恨天,人间的忧伤再痛你也不会理会了。只是病神瑛的痛哭是否勾起你共读西厢的记忆?从今往后忧伤孤独的紫鹃是否会让你想起曾几何时的姐妹深情?潇湘馆的千竿幽竹更待何人赏玩?“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只听得令人断肠的《枉凝眉》从大观园那边幽幽传来。一曲红楼,万声叹息,在这万般叹息中,唱出了这首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本文用第二人称叙述方式,用凄凉的笔调,描述了林黛玉的喜怒哀乐。正所谓:千古绝唱终不朽,泪洒红楼千万家。大观园中香飘逸,佳人美景衬凄凉。一、作者简介
古典小说最高峰的缔造者——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的先祖为中原汉人,后加入满洲正白旗。他素性放达,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晚年居于北京西郊,终因贫病而卒。
曹雪芹的最大贡献在于小说创作。《红楼梦》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高峰。二、背景回放
家道衰落,世态炎凉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的生活。从他曾祖父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相继出任江宁织造的官职。曹家是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年间,他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晚年生活贫困,“举家食粥酒常赊”。家境的败落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也随之加深,从而在“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艰苦环境下,创作了《红楼梦》。三、相关知识
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清代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小说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其叛逆性格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发展历史,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及其必将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现在流传的《红楼梦》全书共120回。据考证,《红楼梦》原书中定稿及传抄于世的稿子共80回,80回后的稿子没来得及整理便已散佚。现在流传的120回中,一般认为后40回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作用
《红楼梦》前五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根据词性定音
有些多音字是因词性不同而造成的,掌握这些规律可巧记部分多音字。
如“冠”,作名词时读ɡuān,本文中“花冠丽服”中的“冠(帽子)”便是;作动词时读ɡuàn,“冠名”中的“冠”便是。再如,“畜”作动词时读xù,“畜养”;作名词时读chù,“牲畜”。又如,“与”在“与(yù)会”和“与(yǔ)人为善”中分别是“参与(动词)”和“跟(介词)”的意思。三、用对词语
(一)近义词辨析
1.辨一辨。
(1)委屈·委曲同:两词读音相近,且含有共同语素“委”。
异:①意思不同。“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也可指使人受到委屈。“委曲”其义有三:一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委曲婉转”“委曲的溪流”;二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三指勉强服从,如“委曲求全”“委曲迁就”。
②侧重点不同。“委屈”侧重“屈”,强调心情,是对心理状态的表达;“委曲”侧重“曲”,强调曲折,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2)妆饰·装饰
同:都有“修饰”之意。
异:“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又指装饰品。“妆饰”多用于人,而“装饰”多用于物。
(3)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同:都指没有根据的话。
异:两者侧重点不同。
①“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侧重于“荒唐”。
②“无稽之谈”指没有根据、无从考查的说法。侧重于“无根据”。2.填一填。
(1)新建的这个国家森林公园,树种繁多、鸟鸣山幽、河流_______,风景优美得让人向往。
(2)凭着一种对艺术的热爱,69岁的戚文范老人用那把自己改良的刻刀,将各种材质的木头雕刻成不同形状的艺术品,把家_______成了“木雕艺术馆”。
(3)针对近年来饮食养生行业兴起的醋疗养生法,多位专家表示:醋疗软化血管是______________,只有适当运动,减少脂肪摄入,才是正道。委曲装饰无稽之谈(二)成语理解
1.查一查。
(1)顾盼神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敛声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便宜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雕梁画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顾盼之间,神采飞扬。
(2)抑制说话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3)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4)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房屋的富丽堂皇。
[主旨领悟]
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林黛玉的目睹、耳闻、心感,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展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1.课文介绍了贾府的典型环境,有多处环境描写,试简要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角度和作用。
答:角度是,通过黛玉的眼睛,随着黛玉的行踪写外观,写布局,写陈设。
描写内容是,①门前的“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②荣国府“内室”中的“荣禧堂”大匾,“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王夫人卧室的各种用品、摆设;2.课文节选部分分几个层次、从哪几个方面对王熙凤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刻画?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课文节选部分分四个层次——写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从出场、肖像、动作、细节描写四个方面活灵活现地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3.课文节选部分从哪几个方面对贾宝玉进行了描写?分别体现了宝玉怎样的特点?
答:1.林黛玉的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试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探究: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处处小心谨慎。
作者刻画这一人物时,进行了如下描写:
(1)写肖像:(2)写心理: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表现出林黛玉的细心、多虑与自尊。
(3)写语言:婉言拒绝邢夫人的盛情,既表明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处处留心,可谓聪明识礼,心思过人。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回答,体现出她小心谨慎、谦恭得体、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4)写动作:在王夫人房中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小心谨慎、谦恭推让;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推让座位,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表现了她知书达理、举止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特点,以及入乡随俗的世故人情。2.怎样看待宝玉“送字”给黛玉和“摔玉”的情节?
探究:(1)“送字”说明宝玉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2)“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①“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但她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
②“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
③“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没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的叛逆性格。3.说说这篇小说(节选)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探究:详略得体,虚实并用。
本文的人物描写很成功。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林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见长辈,和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这其中,又与环境描写穿插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采用何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府中的地位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身份,凭借此,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她却“又说又笑”“放诞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份,才能表现出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一、教材发掘
本文的人物语言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每个人物的语言都能准确显示出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形神兼备,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王熙凤的放诞机变、八面玲珑,林黛玉的小心谨慎,贾宝玉的任性率真等,无不得到具体表现。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那么,如何才能让人物的语言具有个性化呢?二、名师点拨
人物语言个性化的四个“符合”
人物的语言具有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等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使我们“闻其言”犹如“见其人”。具体来说,人物语言个性化要做到“四个符合”:
1.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语言的个性化取决于人物身份的多样性,可以说“一千种人有一千种不同的身份”,把握了这其中的差别,才能塑造出个性化人物。2.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
人因年龄不同,语言也有差别,儿童天真而率性,成人稳重而深刻,老人慈祥而语重心长。
3.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划火柴而没点燃的时候,不同性格的人语言会有所区别。自卑的人会说:“唉,我真没用,一根火柴也划不着。”愤世嫉俗的人则骂道:“又一个假冒伪劣产品!”性格暴躁的人可能即刻扔掉火柴,用脚踩扁,一言不发。“自卑的人”总是喜欢自责,火柴划不着也是自己的原因;愤世嫉俗的人则骂骂咧咧;暴躁的人干脆来个一言不发,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踩扁”的动作已经暴露出了他的“暴躁”。
4.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个人修养。
读书人,语言讲文采;官员,注意政治修养;普通人,注意通俗。具体写作时还要注意两点: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写作是要综合考虑的,也就是说既要注意人物的身份特点,也要关注其年龄、性格、修养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思想感情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内容也不会是相同的。
(2)为了突出“个性”,还要在语言的不同位置嵌入说话人的神情、动作、心理;同时,语言的简洁明了也是要做到的。三、尝试运用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和语言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广播稿通俗、口语化、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其次要注意避免使用文言词语、易引起歧义的词(同音词)、生僻词或书面语色彩较重的词语,以及语法关系较为复杂的长句。本题还要注意适合少儿听众的要求。画线句子中的“潺潺”“卵石清晰可见”“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都不符合广播稿和少儿听众的要求,可改成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如“潺潺”可改用拟声词“哗啦啦”,“卵石清晰可见”可改成“石子看得清清楚楚”。
答案:(示例)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精神啦!一、课内素材
磨难与成功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来其父亲因政治斗争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从“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历尽生活沧桑,深感世态炎凉。在人生的几十年里,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成《红楼梦》这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应用角度]“直面苦难”“直面挫折”“毅力”“坚忍”等。
[精彩应用]
古语说得好,“自古英雄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仁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困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并赞扬颜回是一个志于道而不耻恶衣恶食者。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
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坎坷与痛苦,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节选自优秀作文《吃苦是福》)二、课外链接
人生不是用来比惨的
米开朗基罗身材矮小,相貌丑陋,那些拥有美色的女子在他心里都是偶像。他只能匍匐在地上去仰望那些爱慕对象。由于自身情欲的罪恶感,他脾气暴躁,并且苦恼又自卑,自虐又自恋。
除了爱情,他在工作上也备受挫折,身心俱疲。他跟梅迪契大主教协议建造教堂,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约定的酬劳也非常丰厚。但因为建造工人的欺骗,石头断裂了几根,所以教皇和大主教都不耐烦了,取消了与米开朗基罗的契约。诸事不顺,米开朗基罗的父亲也不让他安心。某一天,他从家里逃走,对外宣称是儿子赶走他的。米开朗基罗背负着不孝子的骂名,满腹委屈。
米开朗基罗常常感到绝望:不想活了、没法活了。他常常在抱怨世界:“我的忧患这么多,比艺术让我操心得更厉害!”不过,对着石头时,他的注意力便转移了,痛苦暂时缓解,他又昂起斗志继续工作。
大师活得如此惨都仍然在努力工作,你是不是也该昂起斗志,别被生活打败?
人生,不应该用来比惨!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大师。【两点水】首笔右点次笔提,两笔之间留空隙,点提呼应要注意,常居中上不要低。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