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2张PPT。第二单元 宋词第4课 柳永词两首主题1:离别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主题2:珍惜
1.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
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
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
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惜。
2.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生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无从说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零开始的,有的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人生旅途丰富多彩;有的人不珍惜生命,人生也因此而枯燥无趣。珍惜生命,我们的人生就会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有价值。
珍惜生命,为自己喝彩;珍惜生命,为自己加油。我们的人生会因为我们的珍惜而更有价值。少年游
柳 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读柳永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的只有几十个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柳永不是因为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一个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是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尘封,而柳永至今还享有盛名。
(有删节)本文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散文。文章通过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生平遭际的概述,将人物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理性地评判,高度肯定了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并阐述了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但在阐述中却饱含着对逆境中成才之人的同情与歌颂,揭示做人成事的道理。
他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的地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善于将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有词集《乐章集》,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享有盛名。
二、背景回放
感染力极强的《望海潮》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一词是柳永赠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即指孙何。由于是呈献杭州长官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作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钱塘(今浙江杭州),从唐代开始便是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传说金主完颜亮因受本词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可见本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
伤离痛别的《雨霖铃》
《雨霖铃》这首离别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因作词触怒宋仁宗,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便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加上从此不能再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更觉得痛苦万分,遂写出这首惜别之作。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开创了文人俚词之风,“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可谓是最早的歌坛偶像。
三、相关知识
词
词,诗歌的一种别体。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是古代文学的阆苑里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采,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三、一词多义大约。
没有心思,心情不好。清冷,凄清。情意。七、名句积累
1.烟柳画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5.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思维导图]《望海潮》描写了西湖景色的秀美和杭州城城市的繁华,展现了北宋富裕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雨霖铃》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离情,将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谱成了这首词。
[主旨领悟]1.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时作者着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答:(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2)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快乐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试赏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的艺术效果。
答:“三秋”,是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两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了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4.《雨霖铃》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答: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句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在内容上,“念去去”三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就此一别,人各东西,所经过的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路程遥远,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
在结构上,“念去去”三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烟波千里,暮霭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黯淡的心情给天空染上灰暗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答:这两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示例1: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示例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1.如何认识柳永在《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歌颂?
探究: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是针对孙何而言的。由于是呈献杭州长官之作,《望海潮》不免对当时的杭州作了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以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读者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柳永对杭州的歌颂中也包含着对劳动人民的赞赏。“烟柳画桥”“重湖叠”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造就的。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豪。
2.“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请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
探究:①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以哀景写悲情;“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离愁之中,所以,此处是以乐景写悲情。
②景与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浓情郁结于心,难以化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达到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实结合
一、教材发掘
《雨霖铃》一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三句,写的均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这样虚实相生,便将一种难分难舍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也是古诗鉴赏的难点。在欣赏古典诗歌时,只有弄清了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它们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才能更好地鉴赏这种表现手法。
二、名师点拨
古诗鉴赏之虚实结合
1.何为虚实?
在古典诗歌中,“实”一般指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指诗歌中所描绘或所抒发的虚景或感情。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具体说来: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眼前为实,过去为虚;现实为实,梦境为虚;现在为实,将来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2.虚实结合主要有两种表现:
(1)相反相成,反衬对比。诗歌中的实景和虚景有时形成反衬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想象远在家乡的兄弟在重阳节相聚登高的情景,从而反衬出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
(2)相辅相成,渲染烘托。诗歌中的实景和虚景有时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想象园内充溢的春色;对实景“红杏”的描绘,渲染了园内春色的丰盈,暗示作者的感情由失望转为欣喜,因而成为妙笔。
3.虚实结合类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一般是:
(1)分别找出实写和虚写的具体内容。
(2)分析虚实是怎样结合的。
(3)联系主题,分析虚实结合产生的效果。三、尝试运用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①
徐 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①黄庭坚,字鲁直。
★1.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5分)
解析: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解释,最后说明效果。如此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手法)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写。(解释)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效果)
答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诗人忘记问朋友泊船之处是实写,自己的梦魂在西城一带整夜飘荡寻找不忍离开,是梦幻中的情状,是虚写。(2分)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留恋之情。(1分)2.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不曾秋”“红芳”“绿笋”“听却幽”“清梦绕西城”带有的感彩的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戴诗虽写的是离别,但并无忧愁伤感,诗人把自己以往的见闻介绍给朋友,鼓励友人前往岭南。“红芳”“绿笋”色调清新明快,纵使猿鸣也不觉忧伤,感情乐观向上。(3分)②徐诗表达的别情有着深切的留恋,诗人通过写见面前、见面时和见面后的情景,真实地表达了朋友间心意相通的情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留恋之情。(3分)一、课内素材
一腔离恨谁道破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既然这么不舍得,那词人为什么要离开呢?
也许是不被统治者赏识,也许是迫于生计,总之是不得不离开。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
[应用角度]“离别”“生活的无奈”“为感情喝彩”等。 “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柳永不是想当名词人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产生共鸣,他成了一个创作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他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
[应用角度]“环境与成才”“逆境与成才”“生命的高度”等。[精彩应用]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很满意,觉得很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他虽仕途不顺,但没有过分悲叹自己的命运,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不令人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二、课外链接
“中国式离别”背后的伤感与温暖
每年春节长假最后一天,短暂的相聚之后,很多人不得不和亲人道别,踏上回程的路,每到此时,心中对家乡、对亲人的不舍难以言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了回家过年,我们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比如买票的艰难,长途跋涉的劳累,春节各种开支带来的经济压力等。但是当我们真的回到家中,还没有充分享受与父母亲人团聚的温馨,却转眼就又要踏上回程之路,不得不再次承受离别之苦。
“中国式离别”背后既有浓浓的不舍与伤感,又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感动与温暖。尤其当我们面对日渐衰老的父母,想想我们离开之后他们所要面对的落寞与孤独,我们远行的脚步,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与义无反顾。可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或者说为了自己的儿女与父母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种离别。【食字旁】首笔斜撇形莫平,横钩横短钩内倾,竖提起笔对交点,提锋锐利右上行。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