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01 10: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原子弹”
试爆成功氢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1964年10月,我们设计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飞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  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他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邓稼先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读理论物理,不到两年便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谢绝了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1911--2009钱学森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的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2)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何时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射时间 1970年4月24日
研制人员 戚发轫等
卫星质量 173公斤
卫星用途 进行卫星技术试验
以及一些探测
直 径 约1m
终止服务 1970年5月14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苏联和东欧“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建议下,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且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而得名“863计划”。“863计划” 《863计划纲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___________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10.12: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1.11.1: “神舟8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2.6.16: “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3.6.11: “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6.10.17:“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转基因食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海水栽培的蔬菜新授人耳老鼠激光技术王选,华光激光照排系统研制主持人。新授自动化技术成就无人驾驶的汽车机器人乐队磁悬浮列车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机器人小姐会进行业务培训机器人小姐会跳交谊舞新授袁隆平当选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袁隆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什么?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
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是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 )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卫生屠呦呦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提出: 国防科技文化成就 农业 医学 文艺两弹一星原子弹1964 氢弹1966 东方红1号 1970
钱学森 邓稼先载人航天神舟一号 1999(无人)
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 杨利伟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 翟志刚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青蒿素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探究点 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意义及研制成功的原因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素材一:1964年10月16日14时40分,随着主操作员韩云梯有力地按下最后一个按钮,在一段短暂的寂静之后,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隆隆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依据素材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答案】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并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解除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从而维护世界和平。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素材二:这颗卫星重173千克,比苏、美、法、日四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还要重。这颗卫星发射上天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绕地球一周只需114分钟。卫星上不断地播放《东方红》乐曲,通过电波传遍世界。
(2)根据素材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颗卫星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答案】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答案】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
3一批海外归国的科学家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3)归纳概括出在艰苦岁月里中华民族能够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