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 年 级 历 史 教师发送自主学习内容到学生机上,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崛起篇—— 乱世造英雄
上京辽(契丹族)北宋辽
的
疆域西夏(党项族)西
夏
的
疆
域辽(契丹族)北宋交往篇---化干戈为玉帛 材料:(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问题探究一:
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盟约?“守内虚外”贪图苟安 材料一:这都是屈辱求和,加重百姓负担,议和后,宋廷安于现状,“忘战去兵”“武备皆废”灭国之祸始于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问题探究二: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材料二: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数百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栾城后续》 积极影响: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着长期和平友好的局面。 材料三: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积极影响: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发展,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积极影响: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民族交融。问题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辽、西夏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非正义;北宋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探究四: 北宋官制
皇帝
宰相
中书省 枢密院
六曹 四房 三司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前)
蕃落使 防御使
都押牙 指挥使
团练使 刺使
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后)
皇帝
中书 枢密 三司组 图 一契丹文字汉 字契丹文字汉 字组 图 二 甘肃榆林窟壁画:展示二牛抬杆直辕犁的耕作方式,在西北农村一直沿用到今天。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夏地区已经学会耕作技术,改变了游牧骑射的生活方式。组 图 三组 图 四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2、模仿汉字创造文字3、学会汉族的农耕4、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升华篇--- 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疆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辽西夏北宋阿保机上京10世纪初东京960年契丹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兴庆元昊赵匡胤汉族澶州之战澶渊之盟元昊出兵夏宋议和共同开发我国东北、北方、西北边疆和战战课堂总结 教师发送检测试题到学生机上,学生完成下列检测试题,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民族团结,为了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教师寄语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2)了解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之间的交融。(3)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学生提高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探究情景,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归纳并表达观点,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三个并立的政权;正确认识民族交融。?????????合理运用史料,注意分配时间,突出重点内容。2.?难点:澶渊之盟。补充历史图片、视频资料与文字史料,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突破难点。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1.?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研读法、探究学习法。教师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探究情景,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归纳并表达观点,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论从史出的思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1cnjy.com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教师向学生指出歌曲反映的主体是民族团结,教师借此导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重要的贡献,契丹族、党项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都作出哪些重要的贡献?辽、西夏、北宋关系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来学习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1·cn·jy·com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用凸显主体的歌曲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本环节我采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3个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
阅读课文第33页到第36页,完成我为本课设计的导学案。
小组内校对答案,并熟读导学案两遍。
限时5-7分钟完成。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会走下讲台,了解学情,适时适当点拨。
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通过我对教材的研究,我将本课整合为三个版块。
版块一:崛起篇—— 乱世造英雄 这一版块我是这样设计的
1.展示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识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展示中国示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边疆开拓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版块二:交往篇---化干戈为玉帛 这一版块我是这样处理的
多媒体展示澶渊之盟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进一步加深对澶渊之盟的了解。
出示四个问题探究题目,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表达能力。解决本课重点,突出本课难点。21世纪教育网
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版块三:升华篇---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一版块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关于民族关系的讲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示两幅图片,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检测总结,提炼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进行点拨,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突出重点,使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情感认识、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一谈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以思维导图进行升华结束本课。21教育网
设置本环节的意图是:能够让学生对本课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崛起篇—— 乱世造英雄
交往篇---化干戈为玉帛
升华篇--- 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就是我的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学生完成下列试题,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唯一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21cnjy.com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党项族
2.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党项族
3.“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4.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
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5.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③都向汉人学习???
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21世纪教育网
(1)以上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三、探究题
当今世界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矛盾、冲突、战争持续不断,而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却能共同发展、团结繁荣,各民族人民共同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言之有理即可)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