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平面镜成像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11-14 1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平面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
  演示用器材: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潜望镜,平板玻璃,黑白各半的纸、蜡烛2支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下面自已画。)
二、新课引入
  舞蹈演员排练房中,常有一块大镜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进行新课
1.平面镜
  教师:日常生活中用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叫平面镜。
  平面镜我们都熟悉,并且知道它能成像。像、物与镜面的关系怎样
  板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5-14实验。在黑白各半的纸上白的一边作交界线垂直的线段,并在线段上画出刻度(以1厘米为最小刻度,以交界线为起点),把平板玻璃竖立在交界线上。
  实验步骤:
  ①在垂直线段的任意刻度处放上蜡烛,点燃蜡烛看玻璃后的像。
  ②用手在玻璃后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
  ③拿另一支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吗
  ④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看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总相等。
  提问:蜡烛和它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板书:“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板书:“2.像和物大小相等。”
  以上两点结论均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述得出。
  教师: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练习: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与他的距离是(4)米。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将(减小),像的大小将(不变),像高是(1.6米)。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利用平静的水面作镜面来梳妆打扮。不但如此,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水镜的作用使建筑更雄伟壮丽。请同学们边欣赏桂林花桥的彩图,边考虑课文中的“想想议议”。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距。
  练习:口答课本练习1、2题。
  教师: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距今4000多年前的铜平面镜。春秋战国之际,我国铜镜铸造业迅速发展,数量增多,质量显著提高。汉代是我国铜镜昌盛时期,隋唐是铜镜高度发展时期,铜镜形状多样,做工精致并出现了有柄镜,还采用了鎏金、金银平脱、宝石镶嵌等工艺。宋代以后铜镜铸造日趋衰落,清代以后逐渐引入玻璃镜代替了铜镜。玻璃镜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那么,平面镜又是怎样成像的呢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板书:“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
  教师: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
  怎样画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呢
  教师举例: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
    根据成像特点,找出A、B两点的像点A′、B′,连接A′B′。
  指导学生看课本图5-15、5-16、5-17、5-18及阅读材料。
  板书:“1.用平面镜成像”
  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板书:“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等。
  板书:“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演示一: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
  演示二:用潜望镜看花瓶的像。
  观察:潜望镜构造。
  学生作潜望镜光路图。
  师生共同分析潜望镜成像。
三、归纳总结
四:作业
1.练习1、2、3、4题。补充:作出下图中ABC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