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西洋,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含义有所不同。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菜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规模大,货物多 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亚非各国丝绸、瓷器、茶叶等珠宝、香料、药材等中 国郑和船队访问许多国王、使臣随船回访中 国亚非各国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明梁庄王墓出土
外国宝石所做饰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寻找建文帝;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时间早、航程远,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国旗和区旗庄严升起。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葡京赌场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中间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 戚继光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串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过程:1561年,戚继光
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戚继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3CB1.电影《苏禄国王 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当时的中国皇帝应该是 (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巩固练习3.适合作为图2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AD5.右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BC7.“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8.“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AC9.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 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郑和下西洋 D.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0.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CB11.右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岭关的一张照片。铁岭关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匾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12.明朝中后期,倭寇侵扰盐城,东台人葛天民针对“倭刀”只宜近战,难以远攻的特点,组织家乡民众将长竹削成竹枪远刺敌人,打败倭寇。下列人物与葛天民有同样贡献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康熙帝
CA13.我国东南沿海,制造倭患的人包括( )①我国东南沿海的海盗和奸商 ②日本的武士 ③日本的奸商 ④日本的天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4.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CA1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16.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
A.浙江台州 B.山东登州
C.福建福州 D.广东广州
AA17.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18.“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