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皇帝的新装》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02 09:34:28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备课班级
七年级
上课时间
执教人
课题: 皇帝的新装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皇帝的新装》,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是培养学生积极以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教材选得好,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七学情分析: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去,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1、通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学会复述课文情节。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情节。
3、了解童话的特点。
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读准字音,复述课文情节。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
提炼课题
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感知故事情节
教法学法
指导
讲授法 点拨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具
准备
作者作品简介、ppt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四幅图片(卖火柴的小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的共同特点?
学生说自由说。(童话体裁、安徒生写)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是一篇童话体裁、安徒生所作的文章——《皇帝的新装》。
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了解作者、作品、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分角色朗读,感知情节
1、童话介绍
文学体裁:儿童文学
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最重要特点:拟人,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2、走进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1、重点字词
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称职( ) 自称( )
御聘( ) 赏赐( )称 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已也跟着说什 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我会复述故事情节:
1、分角色朗读,提示:①要读得正确、流利。②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请围绕文章线索梳理本文故事情节,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提示: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了解作者、作品,为学习课文储备相关知识。
积累生字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在读中感知、梳理情节


骗子行骗后总是要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中,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的小声而又得意的对话?
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宫后,事情会怎样?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积累巩固运用”部分。
选做题: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她是一个废物》




皇帝的新装
备课班级
七年级
上课时间
执教人
课题: 皇帝的新装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是培养学生积极以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教材选得好,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学情分析: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去,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1、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染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童话中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
难点
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提炼课题
2.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指导
讲授法 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具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说说故事情节。
学生自由说,教师补充。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一、感受形象
二、合作探究
跳读课文,并思考:
1、骗子行骗,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装”怎样的特性?骗子又为什么要这样说?
2、文中主要从哪一方面来塑造骗子这个人物形象的?你从中看出来一个怎样的骗子?
(提示: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骗子 狡猾
3、本文题目是“皇帝的新装”,在“新装”面前,皇帝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4.、思考文中是从哪一方面来塑造皇帝这个人物形象的?你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对皇帝刻画的语句)
明确:皇帝 爱慕虚荣 荒淫奢侈
昏庸无能 愚蠢可笑 自欺欺人
5、在布料完工前,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和皇帝先后三次去察看新布料,他们都有怎样的心理和表现?请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大臣 自私虚伪 愚蠢可笑
6、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说真话而后来又敢说实话了呢?
7、是从哪个角度来塑造百姓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百姓:胆小怕事
8、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敢于说真话?
明确:孩子 单纯天真 无所顾忌
无私无畏
1、皇帝听到老百姓的议论之后,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
明确:掩饰内心的恐慌 维护皇帝的尊严
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童话中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
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学完本篇童话,思考这篇童话在揭露
在歌颂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题的?


这篇童话辛辣地嘲笑了皇帝大臣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同时启示我们,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寄语: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 !




骗子: 狡猾
皇帝:爱慕虚荣 荒淫奢侈 昏庸无能 愚蠢可笑 自欺欺人
大臣:自私虚伪 愚蠢可笑
百姓:胆小怕事
孩子:单纯天真 无所顾忌 无私无畏




必做题:完成《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部分。
选做题:1、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篇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改编时,要充分发挥想象,使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更为生动。
2、骗子行骗后总是要逃之夭夭,当皇帝去大街游行时,如果两个骗子也混在人群中,他们之间将有一段怎样的小声而又得意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