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参赛课教案
学 校 哈尔滨市第九十六中学校 学 科 物理
教 师 王宏伟 职 称 中二 教 龄 6年
课 题 第三章 第一节 什么是声音
时 间 2006年10月17日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2、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 声音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波是一个难懂的概念,通过与水波的类比以及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初步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引导发现法、自由讨论法
教学用具 学生用:1白纸 2塑料薄膜 3尺子 4橡皮筋 5音叉 鼓捶 教师用: 音叉 鼓捶 共鸣箱 铁架台 乒乓球 电子发生器 烧杯 镊子 水 毛巾 摇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主 要 内 容
一、引入新课 教师:自然界中有各种奇妙的声音,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的感受多姿多彩的声音。学生:风声 雨声 读书声 等等教师:请大家睁开眼睛,你能根据图片和刚才听到的声音作一副对联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师:要想关心天下事,首先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大家想不想学习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 “什么是声音?”板书:3.1第一节 什么是声音教师: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信息,交流情感。
二、进行新课 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教师:放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啊,多么美妙的声音啊!下面请大家利用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器材探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前后的区别。看哪组同学能让物体发声的方法多。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巡示,帮助学生。教师:让同学们展示物体如何发声。根据物体发声的共性,猜想发声时物体伴有什么现象。学生:提出猜想:发声体都在振动。教师问:你有办法让全体同学看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吗?学生演示。教师:渗透转换法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一、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都有哪些声源呢?教师:请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的声源图片。教师:摇铃,问你知道你是怎么听到铃声的?学生答:可能是空气传播声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二、声音的传播。二、声音的传播教师: 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形式传播呢?下面我们看两个对比动画。(水波与声波对比动画)类比法教师:通过对比你能说出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吗?学生答: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向四周传播。
1、你认为小明做得对吗? 答:不对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答:看白烟计时
4、用这种方法你能否测出声音的速度,说出你的想法。答:能,还要知道声音从起点传到百米终点的时间。声速就等于一百米除以声音从起点传到百米终点的时间。学生:计算声速。教师:板书v=s/t=100m/0.29s=345m/s
1、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赫兹 符号:Hz简介赫兹。2、人耳能听到 20Hz~20000Hz 的声音低于20Hz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在哪些环境下你需要保护自己的耳朵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教师:声音能够损害耳朵,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板书:四、声音具有能量。教师:到现在为止本节课的知识已经全部学完。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 老师与同学们合作的非常愉快,请大家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1、悠扬的琴声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 )传到人耳的。
2、敲打铜锣,因锣面(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他也不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二、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说出几个生活中将要发生的场景?
作业 了解听诊器的结构、原理和发现史;2、完成P40页家庭实验室中的实验。
板书设计 3.1 什么是声音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发声体伴有振动现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 二、声的传播: 1、声波 2、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 3、声速: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15℃)。三、人耳的听声能力四、声音具有能量。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