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三 级 跳 远三级跳远技术教学 一、概述二、三级跳远技术阶段三、教学方法一、概述1)三级跳远的定义
是人体通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水平距离的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
2)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概况。二、三级跳远技术阶段三级跳远技术的动作结构阶段划分三级跳远的动作阶段
三级跑可以被分为以下阶段:助跑,单脚跳,跨步跳,跳跃。单脚跳,跨步和跳跃又可被分为起跳,腾空和落地。
在助跑阶段,运动员加速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最大速度。
在单脚跳阶段,运动员越过全长的35%。
在跨步跳阶段,运动员越过全长的30%。跨步跳是三级跳中最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
它的持续时间应与单脚跳相等。
在跳跃阶段,三级跳运动员采用相反腿起跳,越过全长的35%。助跑阶段技术要点助跑距离可在10步(初学者)和多于20步(高水平运动员)之间变化。
跑步技术与短跑相似。
在助跑最后阶段,增加跑步频率。
在助跑中,速度逐渐增加。
积极且快速落步,伴随“向下和向后”摆动动作。(1)单脚跳阶段技术要点摆动腿大腿摆至水平位置。
起跳方向是向前,而不是向上。(1)
摆动腿向后牵拉。
起跳腿被向前、向上牵拉,然后伸展向前准备落地。(2)
躯干保持直立。跨步跳阶段技术要点积极且快速落步,伴随“向下和向后”摆动动作。
摆动腿几乎完全伸展。
如果需要,采用双臂摆动。
摆动腿的大腿高于水平位置。(1)
躯干保持直立。
摆动腿向前、向下伸展。(2)跳跃阶段技术要点积极且快速落步,伴随“向下和向后”摆动动作。
在起跳过程中,支撑腿几乎是直的。
如果可能,采用双臂摆动。(2)
身体保持直立。
在空中,采用挺身式和蹲踞式技术。
双腿在着地时,几乎完全伸展。五)、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一)助跑步点不准
1.产生原因:
(1)没有根据场地、气候或身体状况来调整助跑距离。
(2)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助跑起动时的第一步忽大忽小。
2.纠正方法:
(1)在不同场地、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练习,丰富调整助跑步点的经验。
(2)加强助跑结合第一跳起跳的练习。
(二)第一跳起跳不充分
1.产生原因:
(1)助跑节奏不好,最后一步过大或过小。
(2)起跳放脚的同时髋部没有积极前送。
(3)起跳时上体过分前倾。
2.纠正方法:
(1)反复进行助跑练习,形成合理的节奏,逐渐使之定型。
(2)在快速助跑中连续做第一跳起跳练习,强调扒地、抬体、送髋。
(3)快跑中每隔3~5步做一次起跳。 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三)第一跳腾空过高
1.产生原因
(1)只想跳得更远。
(2)起跳动作不好,身体重心离支撑点过远甚至上体后仰。
2.纠正方法:
(1)按三跳合理比例进行练习。使学生理解支撑腿着地负荷过大的后果,使第二跳难以积极完成。
(2)加强助跑与起跳结合的练习,重点要求起跳前的节奏要快;重心高,“上板”放脚动作要快并有积极扒地动作。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四)助跑及三跳节奏不好
1.产生原因:
(1)助跑紧张,步点不准。
(2)起跳无力,动作消极、不充分。
(3)起跳时有制动,送髋不积极,摆臂配合不协调。
(4)第一跳过高,第二跳太近。
2.纠正方法:
(1)多进行跑的练习。放松自然跑,提高身体重心按标志助跑。
(2)重视起跳腿着地后及时缓冲与前送骨盆的动作,腰、背肌处于紧张状态。
(3)多次重复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练习,注重快节奏跑与积极有力起跳的衔接,强调起跳时的扒地动作。
(4)进行两跳的组合练习。
(5)加强弱腿力量练习,经常做灵敏、协调性较强的活动。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 (五)空中不平衡
1.产生原因:
(1)起跳放脚不正造成身体左、右歪斜。
(2)起跳时身体重心位置不合理,造成上体前旋或后仰。
(3)三跳中两腿及两臂的配合动作不协调。
2.纠正方法:
(1)短程助跑改进助跑最后几步与起跳放脚的正确动作。
(2)短程助跑或立定多级跳练习,改进蹬地、摆腿送髋,使身体重心在腾起前瞬间处于支撑点上方的合理位置。
(3)短程助跑的轻跳练习,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