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朱元璋是怎样当上皇帝?而他建立的大明王朝也最终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淹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说出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知道满洲的兴起和清军入关的史实。
2.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4.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4-85页,概括下列问题:
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是什么?
2.社会动荡的现象有哪些?
1.政治腐败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荒唐的帝王
明武宗 刘瑾
明熹宗 魏忠贤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皇帝赐名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当时,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等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等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都是其忠实走狗。
腐败的宦官
2.社会动荡的现象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代《流民图》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如此严重的土地兼并,会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
土地兼并危害: ①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②由于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③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二、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第85-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2.说出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人物扫描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直接原因)
2.李自成起义过程
根据图,结合书本,说一说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经过
李自成起义经过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④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崇祯自缢处
1.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2.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前进。
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影响
李自成起义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师生总结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 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第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满洲兴起
2.清军入关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1.满洲的兴起
努尔哈赤
皇太极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皇太极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清入关伊始,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我只是想保护我的家人,尤其是圆圆,其实我也想汉族人当老大。
陈圆圆
吴三桂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 吴伟业《圆圆曲》 节选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起义原因:
口号: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农民流离失所
社会动荡
闯王
李自成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
满洲兴起:
发展:
明朝的灭亡
均田免赋
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努尔哈赤、皇太极)
课堂小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朝政腐败,矛盾激烈,天灾人祸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
1. 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
√
√
√
课堂达标检测
2.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D
D
谢谢大家!
再见!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说出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知道满洲的兴起和清军入关的史实。
2.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4.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教学难点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学习过程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阅读教材第84-85页,概括下列问题:
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是什么?
2.社会动荡的现象有哪些?
师生探究: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如此严重的土地兼并,会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
二、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阅读教材 第85-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2.说出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影响
材料研读:
李自成起义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21世纪教育网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阅读教材 第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满洲兴起
2.清军入关
拓展阅读 八旗制度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21·世纪·教育·网】
皇太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八旗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八旗汉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清入关伊始,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旗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2-1-c-n-j-y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内画√。
□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2.下列关于明朝末年社会状况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政治腐败 ②蝗灾连年 ③赋税沉重 ④各地起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4.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许多政权,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下列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21cnjy.com
A.北魏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土地高度集中。造成这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21·cn·jy·com
A.国有土地公有制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下列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一秦汉一宋元一明清
B.秦汉一隋唐一宋元一明清
C.宋元一隋唐一秦汉一明清
D.明清一宋元一秦汉一隋唐
7.材料解读:
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攻占西安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唱“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2·1·c·n·j·y
(1)材料中的起义军指的是谁领导的起义军?
(2)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战果?为什么?
(3)起义最终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1.政治腐败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现象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合作探究土地兼并危害:①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的激化.②由于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③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1教育网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21·世纪*教育网
二、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直接原因)
2.李自成起义过程
出事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读图了解起义过程。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④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影响
1.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2.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前进。
材料研读: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 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www.21-cn-jy.com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达标检测:
2.D 3.D 4.C 5.D 6.B
7.(1)李自成;
(2)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推翻了明朝统治。
原因: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李自成军纪律严明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
(3)最终失败了。原因: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21*cnjy*com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9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材分析
《明朝的灭亡》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七下第17课,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的局面,但明朝中后期政治上僵化和腐朽,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政治腐败与社会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要把握好教材这两条主线,深刻理解教材内容。21·cn·jy·com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明末帝王的荒淫,官员的腐败导致明朝灭亡这些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历史常识教育。【21cnj*y.co*m】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且近距离的让学生感受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感受农民起义的大潮推翻明朝的统治的波澜壮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21教育名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说出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了解李自成起义的过程;知道满洲的兴起和清军入关的史实。
2.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4.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教学难点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主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通过收集史料,讲故事等对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动力集中于老师一人身上”为“全体学生为主动力”。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以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21教育】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竞赛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播放朱元璋端坐金銮殿的图片,
老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朱元璋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吗?
学生回答: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
老师导入:非常正确。可是历史有时候有惊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似之处。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李自成参加农民起义又推翻了明朝。那么李自成是怎么推翻明朝的?他为什么推翻明朝?明朝被推翻后,李自成像朱元璋一样当上皇帝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二、展示学习目标(见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4-85页,概括下列问题:
1.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是什么?
2.社会动荡的现象有哪些?
教师引导:
1.政治腐败表现: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向同学们出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用史实证明皇帝的荒唐,臣下的腐败: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皇帝赐名魏忠贤。明熹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当时,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等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等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都是其忠实走狗21教育网
2.社会动荡的现象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向学生出示《明代流民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百姓之苦。
师生探究:
明神宗时期 南京一带有的富豪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期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期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如此严重的土地兼并,会造成怎样的社会问题?
土地兼并危害:①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农民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的激化.②由于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③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21cnjy.com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www.21-cn-jy.com
(二)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第85-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2.说出李自成起义的过程?
教师引导:人物扫描了解李自成,出示李自成画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2·1·c·n·j·y
1.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
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根本原因)
③天灾导致农民无以为生(当时陕西北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摧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发动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直接原因)
2.李自成起义过程
出事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读图了解起义过程。
①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1644年,李自成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④1644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21·世纪·教育·网】
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影响
1.起义军起义过程中,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2.起义军亦实行籍没富室政策,以解决军饷,兼济贫穷。起义军还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的政策。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讲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前进。
材料研读:
李自成起义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21·世纪*教育网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5) 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第86页,概括下列问题:
1.满洲兴起
2.清军入关
出示努尔哈赤简介,让同学们了解女真崛起的领导人。
师生概括: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www-2-1-cnjy-com
拓展阅读 八旗制度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1601年,努尔哈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整顿编制,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2-1-c-n-j-y
皇太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八旗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八旗汉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清入关伊始,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旗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parent )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21*cnjy*com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21世纪教育网
此处老师简单介绍李自成起义均在北京城的胡作非为。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亲再相见
——吴伟业的《圆圆曲》节选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检测
简单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略)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9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