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李时珍:人参甘草狗尾草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东方医学巨典” 李时珍四处游历,进行实地考察。他不畏艰险,长途跋涉,有时为了研究清楚一颗药草的药性,多次亲自尝试来试药性。继承创新实践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
2.宋应星《天工开物》:
《乃粒》(谷物)
《乃服》(纺织作物)
《粹精》(谷物加工)
《作咸》(制盐)
《甘嗜》(食糖)
《膏液》(食油)《彰施》(染色)
《陶埏》(陶瓷)
《冶铸》
《舟车》
《锤煅》(冶炼金属)
《燔石》(煤石烧制)
《杀青》(造纸)
《五金》
《佳兵》(兵器)
《丹青》(矿物颜料)
《曲蘖》(酒曲)
《珠玉》农业手工业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
2.宋应星《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
江南麦花夜发,
江北麦花昼发。花机图斩竹蒸煮抄纸压纸焙干“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学
2.宋应星《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
3.徐光启《农政全书》:农学
《农政全书》约60卷,70万字,系统的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据统计,《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全书征引的古代文献有225种之多。 甘薯是一种单位面积产量特别高的粮食作物,而且具有耐旱、储存时间长的特性。它的原产地在美洲,到明朝晚期才由吕宋(今菲律宾)引种到我国南部福建沿海地区种植。一、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李时珍:药物学
2.《天工开物》宋应星:农业和手工业
3.《农政全书》徐光启:农学
总结前人成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二、建筑成果1.明长城8851.8公里垛墙女墙垛口射洞敌楼 敌台分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的小房间,可容十余人住宿和储存武器。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有的敌台上还有燃放烟火的设备。
——《长城史话》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大同镇满蒙互市市场统计表(节选)——《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为什么原本的军事防御聚落变成了商业活动场所呢?游牧农耕 汉民利用蒙人制作的的精致马汗梳为马匹疏通全身,然后再用马汗刷刷一次,以此来防止马匹感冒和生病。 “爱吃油炸糕蒙古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长城作为碰撞中融合的历史见证,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长城:碰撞与融合的界碑》二、建筑成果1.明长城
2.北京城 明城墙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拓展改造而成的。
——《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元大都 城墙的内外进行砖包,是明朝的创举。砖城不但提高了城的防御能力,而且延长了使用时间,拉开了维修的间隔,减少了日常性的维修投资,可以做到几十年不大修。
——《明代的北京城垣》皇城内城阜成门东直门广渠门广宁门东便门宣武门正阳门左安门德胜门宫城外城安定门西直门朝阳门西便门崇文门右安门永定门 整个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中国历史》社稷坛国子监太庙贡院后宫前朝粮车酒车《周礼·考工记》中的都城营建规划明北京城布局图 紫禁城于永乐五年(1407年)开始修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历十四年,共役使十万工匠和上百万夫役,建成房屋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奉天殿煤山大明门1.91里3.09里 任何一件艺术品,当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整个作品的0.618部位上效果是最好的。这也足以说明我国古代建筑师运用数学比例的娴熟和巧妙。
——《营国匠意》 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它的设计是如此的杰出。
——美国建筑学家贝肯二、建筑成果1.明长城
2.北京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大规模扩建和创新皇都积胜图三、文学经典(一)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
1.《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
2.《水浒传》施耐庵
3.《西游记》吴承恩宋:话本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历史演义类英雄传奇类神话类三、文学经典(一)小说
(二)戏剧元:杂剧明:戏剧继承和发展原有的文学体系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科技建筑小说
戏曲《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长城北京城《西游记》《三国演义》《牡丹亭》《农政全书》《水浒传》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