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相并列的三大光现象之一。本节教材通过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光现象,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崇尚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亲近和热爱的情感。运用知识对日常光现象进行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3、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4、教材的处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将叉鱼实验放在最前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对折射概念添上”一般”两个字,让学生明白发生折射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介质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准确理解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方法:
1、 教法和学法
鉴于16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结合本节的内容特征,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我采用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将光的折射规律和反射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轻松准确的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由于学生对“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容易掌握,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中的角度总是偏大, 并利用24字歌进行识记。再通过作图题进行巩固,也为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观察在界面和法线分割的四个象限中,只有三条光线,空白象限所对的总是反射光线,学生感到物理老师用数学术语,有趣,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为了突破“ 应用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难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迎合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质疑,探究中主动获取新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团结协作等非智力因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矩形玻璃容器;画鱼的泡沫板;铁丝; 光的折射演示仪;饭盆;适量的水;硬币;筷子;多媒体课件;
选择教具依据
教学中以实验为主,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迅速获得新知,掌握物理规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3分钟):
【演示一】:
在矩形玻璃缸的内部后边面上贴上画有一条小红鱼的泡沫板,请学生用铁丝鱼叉叉鱼,命中率百分之百(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然后在鱼缸内倒水将鱼淹没,再请学生来叉鱼,明明看到水中的鱼被叉中,可是拿出泡沫板,却发现鱼叉叉在了实际鱼的上方,多请几位同学上来做,还是没叉中鱼,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趁势说出这是由于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
(二)新课讲解并及时归纳结论:(15分钟):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二】:
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和反射同时发生,回顾反射规律,与准备研究的折射规律做比较)
2、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比照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三】: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传播规律
1 光线斜射入玻璃中;让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还是远离法线。
② 让入射角发生变化,观察折射角的变化;(至少做三次)
③ 光线垂直射入玻璃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当光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提问:光在折射中光路可逆吗?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呢?
继续演示: 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偏折情况。〖结论〗:
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让学生练习作图题巩固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25分钟):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生活,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解释鱼变浅的原因(注意强调光是从物体的身上传来,让学生清楚光线从什么介质入射,在哪种介质中折射)。请某学生用鱼叉朝看到鱼的下方叉,结果叉中了鱼.
①【学生实验1】一尺三折:
将刻度尺放在厚玻璃砖的后面,从侧面观察钢笔出现的现象
②【学生实验2】铅笔变弯:
在盛水的饭盆中,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从侧面斜视水面,观察水中的筷子。
[提问]: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折?
③池水变浅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
④海市蜃楼 阅读课本《海市蜃楼》材料,运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这种现象,否定古人认为的蜃吐气而成的错误思想,让学生再次领略物理的作用和魅力。(强调这是由于大气不均匀造成的)
4、反馈练习:略
四、【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一、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刻度尺被折断了;铅笔被折;池底为什么变浅;海市蜃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