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随堂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08 14: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3马说
一、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运。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B.才美不外见 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D.食不饱,力不足 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
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
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二、(一)5.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
6.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
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8.①s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
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24 送东阳马生序
2.①大 ②请教 ③周到 ④终于 ⑤背 ⑥……的样子
3.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
4.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②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③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二、(一)5.①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 ②热水 ③旅店
6.A 7.①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②每天吃两顿饭。
8.①有书可读;②有师可问;③无奔走之劳;④无冻馁之患。
9.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而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的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意思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